前一阵子去云南大理,丽江等地附近徒步,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吸引了一些现代人士,包括艺术家,自由职业等人。



只是这次遇见的隐士和他们完全不同,他居住在一个半山腰的土坯房里面。当时我觉得口渴想要进去讨杯水喝,却意外发现了他。

他的年纪大约有60多岁,穿着一袭蓝布衫,正在煮红薯。见到我到来之后,他便用自制山茶招待,我注意到他墙上挂着字迹工整的《道德经》手抄本。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长期居住在山中,毕竟是现代社会,一个60多岁的人也不是没有受过现代社会的熏陶,不可能对现代社会没有一点留恋。

他却表示,我喜欢简单的东西,不是我害怕复杂,只是简单才能应对复杂。习惯了简单之后也就习惯了复杂。若是没有简单,等到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自然就变得复杂了。

我看了看这位修行者的生活,他看起来像避世,但实际上却蕴含着对现代生活的智慧。他每天的生活很简单,就是种田,读书和品茶,物质要求已经降到了最低。



他的生活方式核心,不在于外界环境,而是在于内心是否具备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他觉得修行不在于形式,关键是能否满足在喧嚣中保持定力,这和很多人对隐居修行的刻板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和他聊了很长时间,因为和他聊天确实能学会太多东西。若想要隐士修行的话,还是应该看人而异。如果你天性淡然,没必要去强行迎合世俗。而有欲望强烈者也没必要去刻意压抑本性,一切做到随缘就好。



至于说要不要选择闭关修行,其实很多人都误会了。所谓的闭关不是物理隔绝,而是在于能不能控制意识波动。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人说人在闹市仍可保持清明,而有些深山修行者反而杂念更甚的原因了。

人如果不能彻底摒除现代社会的烦恼,就算是进入深山修行,只能徒增压力。会担心家里的生活怎么样,公司的运转怎么样,怎么能做到专一修行?

所以修行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若真想做到世人羡慕的修行,最起码要有心性和知见的基础。



要是没有这两个基础,在孤独寂寞的时候就很难忍受,会经常想起在现代社会遇到的困难,挫折或者没有完成的事情,很难从这些俗事中摆脱出来,进入到修行的新境界。

但是心性和知见又是极难培养的,尤其是心性,几乎从人的一出生就已经决定,所以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修行,一切都应随遇而安,遇到的才是属于你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