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启刚三个月前说的话,应验了。

两会那会儿他说“饭圈文化对运动员造成很大困扰,国家需要重视”,当时好多人当耳旁风。现在再看全红婵——巴黎夺冠时被捧成顶流,赛场失利就被骂“拉胯”;粉丝为她“维权”攻击裁判,家人盖个房能被曲解成“炫富”,澄清都压不住那些酸话。


人心真的难估啊。

上回李宁和全红婵同框还是4月,两人举着大拇指笑得像祖孙,照片里全红婵的小虎牙都快戳到镜头上了。谁能想到,才过一个月,品牌活动现场就变了样。

活动请了陈梦、陈芋汐这些冠军,明眼人都看得出是挑代言人的苗头。全红婵作为巴黎奥运金牌得主,按理说该是C位。可当天她被挤在边角,李宁和陈芋汐聊得热络,轮到她这儿就匆匆打个招呼。合照时陈芋汐稳稳站中间,全红婵的眼神蔫蔫的,哪还有巴黎赛场上那股子机灵劲儿?

圈里人都知道,商业活动的站位就是“态度晴雨表”。去年全红婵拿金牌那会儿,澳门、香港的活动她都是焦点;现在成绩有点波动,连“李伯伯”的目光都跟着转移了。倒不是说李宁有多现实——毕竟品牌要考虑热度、要算投入产出比,可这种落差砸在一个17岁小姑娘身上,确实扎心。


更难的是发育关。跳水运动员最怕的就是身高体重猛长,全红婵现在就卡在这儿。以前她能把207C、407C压出“下饺子的水花都比她大”的效果,现在体重上去了,动作总差那么点轻盈感。队里好多前辈就是因为发育问题退役的,她现在每天加练到场馆熄灯,可就是找不回从前的“水感”。

但婵宝还是那个婵宝。

前几天看她训练视频,跳板上摔了个屁股蹲儿,爬起来揉着腰还跟教练笑:“再来一次肯定成。”哪怕最近输给陈芋汐好几次,她在国际赛场上还是能把外国选手甩一截——毕竟基本功在那儿摆着,只是需要时间和调整。


其实最该反思的是我们这些看客。以前她拿金牌,我们举着灯牌喊“婵宝加油”;现在她遇到瓶颈,又有人忙着找“裁判黑幕”“团队不行”。竞技体育哪有永远的冠军?樊振东说“输球不行,赢球好像也没那么行”,这话搁全红婵身上也适用——赢是拼出来的,输是练出来的,哪有那么多阴谋论?

发育是道坎,谁都躲不过。

等她熬过这段,动作调整好了,说不定又能杀回巅峰。但现在最需要的,是少点“必须赢”的苛责,多点“慢慢来”的耐心。毕竟我们喜欢的,不只是那个站在领奖台上笑的全红婵,更是那个摔了又爬起来、咬着牙继续跳的小战士。


下次再看到她的新闻,别急着骂“不行了”,给她点时间——毕竟17岁的我们,可能还在为月考发愁呢。

声明:本文中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仅供参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