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中方高层到瑞士去访问的第一天,前几天美国财长贝森特兴冲冲地表示:中方代表将会去访问瑞士,好巧我也会去,所以我们有机会可以谈一下。
这个消息让关注中美“关税战”的人感到惊喜,难道这场持续一个月的“关税博弈”就要迎来结局了吗?
特朗普态度反反复复,就为了与中国通电话,如今算是如愿以偿,而中国愿意与美国接触,主要是两个关键点已满足。
两个关键点已满足
5月7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宣布将会在中方高层访问瑞士之际,代表美国去访问瑞士,因此有机会与中方代表就关税问题进行会谈。
这个消息发出后,让众多美国人感到惊喜,此前一直害怕关税战一直持续,再也买不到实惠的中国商品了,难道这种担忧要结束了吗?
不光是美国民众,其实宣布“对等关税”的特朗普本人内心也很焦急。
此前他态度强硬将对华关税加到145%,累计245%,还要对不实施反制措施的国家暂停90天的关税,凸显出中国的不识时务。
然而中国就是不妥协,也将对美关税加到125%,甚至使出杀手锏——稀土,进行管制,让美国的军火商面临成本保证,预计损失近6亿美元。
多种措施下来,特朗普意识到中国是吃软不吃硬,于是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在采访中暗示不会提高对华关税,只要中国愿意谈判就什么都好说。
可是中国始终不愿借坡下驴,特朗普恼羞成怒在空军一号上控诉尼克松与中国破冰是个错误。
不过没过几天,贝森特就宣布了将会在瑞士与中方代表会谈的好消息。
对于这个消息,在7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何亚东也认证了,表示中美将会在访问瑞士期间进行会谈。
不过何亚东也强调,任何对话都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任何形式的施压、胁迫对中国都是行不通的。
中方为什么愿意与美方会谈了呢?会谈不是谈判,但是相比于此前的针锋相对,这一步已经是不小的进步了。
其实中方愿意接触,主要是这两个关键点已经满足了。
其一是中方不再是孤军奋战,此前特朗普发动“关税2.0”时,大多数国家都是滑跪,只有中国站出来反制。
虽然中国有实力抵抗美国的关税大棒,但形单影只也少些底气,而5月4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10+3”财长会议上,东盟10国和中日韩13个国家已经达成一致,明确发出声明表示:一定要警惕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
大家都是特朗普对等关税的受害者,彼时就有共同的敌人和诉求,那联手共同抵抗也是正常的。
最重要的是,会议上13个国家都同意将人民币列为东亚货币的储备金,这意味着人民币可以在东亚自由使用,扩大了人民币国际化。
其二,5月6日中国和欧洲议会决定同步全面取消对相互交往的限制。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恰好碰上特朗普“发疯”,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中欧此时携手合作让很多人看好,尤其是欧洲人民。
比利时《外交世界》杂志的经理阿尔贝托·特克斯特拉就表示:特朗普关税政策在关键时刻拉近了欧盟和中国之间的距离。
他说,欧洲商界人士对于中国市场早就垂涎依旧,这场关税风暴加速了欧洲企业进入中国的机会。
这两个关键的点满足,中国的背后就不再是空无一人,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就能占据更大优势,也能更加从容。
关税战没那么容易结束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次会谈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但希望并没有那么大,不可能通过这一次会谈双方就“和好”。
毕竟,在会谈之前中国就已经将丑话说在前头,强调中国的态度不会变,那就是美国放弃单边保护主义,双方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地位上才能友好交谈。
而且中方这一次愿意接触,绝不是像特朗普政府说的“中国早就想通电话”,而是美方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发来信息邀请会谈,中方是充分考虑后才答应的。
其中中方考量的因素包括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的呼声,简单一句话就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想谋求的是更广泛的共同利益。
美国内部也很明白这一点,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的中国项目主任孙韵向美国媒体直言:中国的意思是“你们美国最好在这些谈判中表现得规矩点儿。”
《纽约时报》的报道也说,中方官员可能把这场贸易谈判视作一次“事实核查”,弄清特朗普对中国的诉求、愿意做出哪些退让,再制定相应的策略。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高级顾问斯科特·肯尼迪说:中国迄今仍据上风。
可以说,美国国内都很清楚中美这场关税战中谁占据主动权,谁优势更大,除了中国的筹码更多之外,特朗普反复无常的态度、朝令夕改的政策也让美国处于下风。
“社媒治国”是特朗普最大的特点,经常口无遮拦的网络帖文,将能让人们数个月的努力化为泡影,让大部分人对他没有信心。
他的草台班子更是让人担忧,这次制定出“对等关税”的始作俑者纳瓦罗没有和贝森特同去瑞士,让美国媒体稍微放心了一些。
特朗普表面暗示想与中国谈和,但实际上不愿意扔掉“美国优先”的特权,希望能永远当老大,肆意收割其他国家的财富。
对于崛起的中国更是视为眼中钉,所以他想让制造业回流美国,为了减少被中国稀土卡脖子,极力调停俄乌冲突为了拿到乌克兰的稀土。
在贝森特宣布将与中方代表在瑞士会谈的后一天,特朗普就在社交平台上透露,美国已经与乌克兰的稀土协议已经全部签署并批准,美国可以获得“大量非常高质量的稀土”,他很快就会和泽连斯基进行会谈。
得到了稀土就与中国反目,是特朗普能干得出来的事情,因此大家都不敢对这次会谈抱以太大的希望。
英国《经济学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这两方的态度都表示,官员们只是将桌子摆好,但不会马上就坐下来吃饭。
这样的博弈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就已经上演过一次,上一次中国在打压中厚积薄发,成为这一次态度强硬的底气。
这一次,中国人同样“不跪”!
参考信息:
观察者网:“中国同意会谈请求,但言下之意是:到时候美方最好规矩点…”
央视新闻:总台记者观察|中欧双方同步取消交往限制 传递合作强音
观察者网:特朗普:美国与乌克兰达成稀土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