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起将施行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其中明确实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等。
婚姻是家庭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个人来说,婚姻是情感的升华,家庭是切实的归属感。对于社会来说,长期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有助于社会稳定。
目前我国婚姻形势有哪些变化?
1、不婚化加剧。由于年轻人口减少、结婚成本过高、婚姻观念改变等,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同比为-8.1%,再创同季新低。
2、离婚率小幅提升。2025年第一季度离婚登记同比9.9%。“离婚冷静期”使2021-2022年离婚对数大幅下降。2023年后离婚率连续2年回升,制度调整短期效果减弱,离婚数增长。
3、“晚婚”现象突出,初婚人数减少。2024年,25-29岁代替20-24岁人群成为结婚主力,高年龄层段(40岁以上)结婚登记占比大幅上升。
4、未婚比例增加,男性未婚比例远高于女性。2023年中国30-34岁男性未婚比例为26.8%,女性未婚比例仅为12.1%,分别较2019年升高了8.6、3.4个百分点。
随着社会发展,一方面新一代年轻人追求独立自由,认为婚姻是束缚。另一方面,高婚育成本使年轻人实现家庭变得更加困难。从人口角度看,人口少子老龄化问题正在削减适婚年龄人数,结婚“主力军”减少。“婚都不想结,还生什么孩子”,正成为一批年轻人的选择,结婚率下降、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加重是互为因果的。
当前,中国绝大部分是婚内生育,结婚数量的减少直接影响生育水平。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三大趋势加速到来。人口因素影响重大深远,生育政策调整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一。
我们在2021年呼吁婚姻背后是人口问题,应全面放开生育,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长期有助于扩大适婚年龄人口。
目前生育政策正在积极改变。全社会已经开始高度关注中国的人口问题,政策也逐渐向鼓励生育转变。从“放开三孩”到“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发放育儿补贴”。
期待更多行之有效的人口支持政策出台,未来的中国人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鼓励结婚、生育的力度。相信经过一系列长短结合的措施,未来中国人口有望长期健康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