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传动门把手仅需一步即可打开车门,而如今这些设计完全可以笑称为“多此一举”、“画蛇添足”,或者直接称之为“脱裤子放屁”也不为过。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的市场可谓是百花齐放,各类混动技术层出不穷,并且未来汽车飞上天空指日可待。话虽如此,在汽车快速进化当中也出现了许多危及生命的另类设计,这就是逐步被推上热搜的隐藏式门把手。5月8日,工信部更是发布《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在对于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修订。



要知道,我国对于汽车门把手相关的标准目前仅有QC/T 988-2014《汽车车外门拉手》、QCT1211-2024《乘用车车门内开拉手总成》,只是对门把手的耐久、强度、耐高低温、耐振动、耐腐蚀等指标有着技术要求。但随着各类新式门把手的出现,以至于现执行标准无法对新式门把手的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进行等进行技术要求。



至于为何现在摆上台面来进行强制性要求,主要是近些年间因新式隐藏式门把手的隐形缺陷,间接或直接导致多起事故中,无法对车内乘客快速救援,出现多起人员伤亡的案例,比如2023年4月包茂高速某汉发生事故,导致法院副庭长兼一级法官杨某身亡。201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某拉S失控后撞树起火,车主被大火吞噬。24年5月某界7车型撞车后起火,救援人员救援时只能选择砸窗,但依旧未能成功救出,导致车上三人丧生。以上事故中主要因素或许不是隐藏式门把手直接导致,但出现事故后门把手系统失效无法弹出,则错过了宝贵的救援时间。



此外,隐藏式门把手样式不同,缺乏统一标识,救援人员无法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救援措施,导致救援行动延误,也会间接导致出现严重伤亡后果。同时,隐藏式门把手对于电子系统的依赖性较强,虽然不少车型设计有机械冗余结构,但需要多个步骤,多个角度以及特殊方法,事故后车内人员已经受到第一次撞击伤害,无法在短时间内独立完成。

特别是在设计样式部分,除常见的传统机械样式门把手外,还出现如传统样式电子门把手、全隐藏弹出式电子门把手、半隐藏机械门把手、半隐藏电子门把手、电动内缩式门把手、电动单边翘起式门把手、电子按键电控门把手、隐藏式机械手动门把手等多种样式,设计样式与开启方式完全可以称之为天马行空。甚至,最新的汽车产品中,已经出现拥有隐藏电子门把手的同时,增加了手势控制打开电动车门的方式。

传动拉拽式机械门把手仅需一步即可快速便捷打开车门,而如今则需要多个步骤,完全可以笑称为“多此一举”、“画蛇添足”,或者直接称之为“脱裤子放屁”也不为过。



具体来看工信部最新发布征集意见内容:5月8日,工信部发布《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修订。

《意见》明确指出,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美观、科技感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市场上的车门把手产品呈现出工作原理、形式多样化趋势,在市场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以下问题: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难(隐蔽无标志)、断电失效、夹手等,潜在逃生、救援风险。

隐藏式门把手也带来了潜在的逃生与救援风险,譬如:碰撞、起火等事故中,造成断电现象,使电动式外门把手、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及逃生阻碍;无明显、统一标志,增加紧急情况下的操作难度。

《意见》指出,从救援逃生角度,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保证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开启,从而进行救援及逃生活动;保证翻滚、坠落事故中,能够防止门把手的误作用,从而降低乘员跌落风险;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识别的安全标志,保证标志可见性,从而降低乘员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难度;保证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



不可否认,中国汽车工业在短短十年内实现弯道超车,不仅体现出在我国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上,更反映出我国强大的基础供应链实力。在快速发展当中,许多技术也处在探索阶段,在实践中不断地进化确保汽车产品的安全,是诸多车企肩上扛着的责任。隐藏式门把手对于降低风阻系数的贡献较小,大量产品搭载主要以炫技为主,就这些年的市场表现来看,购买新车时依旧推荐选择传统门把手的车型,毕竟在汽车百年进化当中,能保留至今且还未淘汰的设计,必然有存在的道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