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假日期间,甘肃省旅游景区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创新的服务模式和深度融合的文旅产品为核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省8个5A级旅游景区与敦煌莫高窟共接待游客89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0.8万人次,带动全省文旅市场实现接待游客2680万人次、旅游花费165.2亿元的突破性成绩。



文化演艺与创新活动并举,提升景区活力

全省5A级旅游景区以文化演艺为核心,推出沉浸式体验项目,激发游客互动热情。敦煌莫高窟景区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通过《又见敦煌》《乐动敦煌》等驻场演出,结合夜间万人星空演唱会,将千年文化与现代潮流结合,实现“文化+音乐”的破圈传播。嘉峪关关城景区以《天下雄关》长城史诗剧为载体,配合仿古戍边表演、花车巡游等活动,打造昼夜联动的文旅场景。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推出《阿兰拉格达》夜游项目,以光影技术展现地质奇观。此外,天水麦积山景区依托《乙弗传奇》实景演艺,联动“天水麻辣烫”IP效应,持续吸引省外游客打卡。



服务升级与智慧旅游协同,优化游客体验

面对客流高峰,各景区通过精细化管理与科技赋能提升服务质量。敦煌莫高窟景区实施“限流预约+分流引导”机制,新增外卡支付无障碍服务,保障境外游客体验。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增设200名服务人员与80辆摆渡车,延长售票时间至夜间,缓解高峰压力。全省景区智慧化服务普及率显著提升,在线购票、智能导览等功能覆盖率超90%,兰州、嘉峪关等地通过5G-A网络扩容保障景区流量畅通。此外,甘南扎尕那景区等景区优化游览路线,增派志愿服务团队,全面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



安全保障与区域协调联动,激活全域动能

全省景区构建“政社联动、全民参与”的全域旅游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强化应急响应机制与深化区域协作双轮驱动,实现服务效能与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提升。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等景区在沙尘天气启动应急预案,3小时转运近万名游客,通过“公交0元坐”“临时安置点”等举措彰显景区管理和城市治理温度。陇南万象洞、官鹅沟等景区以一系列暖心举措应对旅游高峰期的挑战,通过应急保障、志愿服务、交通疏导等多维度服务,展现了“陇上江南”的温度与担当。张掖七彩丹霞景区联合周边农家乐推出“地质科普+民俗体验”主题游,带动丹霞口小镇旅游综合收入持续增长。武威市依托雷台、天梯山等主要A级旅游景区,推出“五一”期间免门票开放、免费停车等多项优惠政策,丰富产品供给、优化旅游环境,充分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极大地带动市域内乡村游和近郊游,实现景区接待量和周边村集体收入双增长。

未来,全省旅游景区将深入实施“文旅强省”战略,通过加快推进A级旅游景区提质扩容,全面提升文旅产品供给质量与服务品质,为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优秀旅游目的地,推动甘肃文旅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景区力量。(文/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赵明)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特别声明:
1.微游甘肃内容文章旨在宣传甘肃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由于条件所限,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所有权利人联系授权,可能出现部分原创图片或文字未署名,请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