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中,有人出世,辅助明主成就一番霸业。有人隐世,苟全性命于山野。
三国中,出世者比比皆是,如诸葛亮、周瑜、庞统、贾诩等,但也有3位隐士至死都没有出山。
一、 水镜先生司马微
三国中,有多位顶级谋士来自颍川郡士族,如曹操的谋士荀彧、荀攸、郭嘉、戏志才、陈群、钟繇、杜袭,袁绍的谋臣郭图、辛评、辛毗,刘备的谋臣徐庶等,他们都是三国中的顶尖谋臣。
水镜先生司马微,精通奇门、经学,且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才华、谋略不输荀彧、荀攸等人。
汉末年间,天下大乱后,刘表治理的荆州和平稳定,是当时的一片净土,很多隐士前来荆州定居,水镜先生就是其中之一。有人对刘表说:“司马德操是奇士,但没有遇上知己。”刘表前去拜访司马徽。水镜先生知道刘表心胸狭隘,容不下有才德之人。见到刘表后,他寡言少语,不谈论时势,这让刘表觉得水镜先生名不副实,只是一个小书生而已,就不再理会司马徽了。
刘备被曹操击败,无处可去后,前来荆州投靠刘表。
在荆州期间,刘备被刘表手下将领蔡瑁陷害,骑马逃命时,误打误撞,来到了水镜先生隐居地。
经牧童指引,刘备见到了水镜先生,并与水镜先生讨论世事。
刘备非常敬佩水镜先生的才识,想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水镜先生婉拒了。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了2位人才,诸葛亮和庞统。之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了。庞统在江东担任周瑜的幕僚。周瑜死后,孙权不肯重用庞统,他也就来到荆州投奔刘备。水镜先生至死没有出山。
二、 崔州平
诸葛亮有4个好朋友,他们是徐庶(徐元直)、石韬(石广元)、孟建(孟公威)和崔钧(崔州平)。
刘备来投靠荆州刘表时,徐庶和石韬为躲避战乱,也在荆州定居。徐庶很仰慕刘备,所以主动前来投奔他,辅佐刘备。徐庶是三国中的顶级谋臣。曹操担心刘备在徐庶的辅佐下如虎添翼,实力更加强大后成为自己的心腹之患。让人将徐庶的母亲带到了曹营,逼迫徐庶来投奔自己。
徐庶离开刘备时,为刘备推荐了自己的好友诸葛亮。
诸葛亮的另外2位朋友,石韬、孟建选择了为曹魏效力。石涛在曹魏担任郡守、典农校尉等职。孟建担任凉州刺史、征东将军等职。诸葛亮北伐期间,曾叹息他的2位好友在曹魏未受重用。
崔州平,出身于世家大族博陵崔氏,太尉崔烈之子。
崔州平担任过东汉的虎贲中郎将、西河太守等职。崔州平的父亲崔烈被董卓杀害后,崔州平跟随袁绍在山东起兵,讨伐过董卓。崔州平的才智谋略非常出众,但是他厌恶官场的腐败和卖官鬻爵的现象,认为大汉气数已尽,无药可救了。天下大乱后,他却放弃官职,归隐山林了。
三、 庞德公
庞德公是襄阳的名士、隐士,精通经史兵法,很有韬略、谋略,对天下大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庞德公还慧眼识才,提携和发掘了诸葛亮、庞统。
诸葛亮曾“独拜床下”,向庞德公学习军事谋略、奇门遁甲、天文地理等。庞德公是庞统的叔叔,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了庞统。他还将庞统推荐给司马徽,让庞统跟随司马徽学习谋略等。
庞德公称司马徽为“水镜先生”,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让他们为天下人所熟知。
刘表深知庞德公是一位德高望重,很有谋略的顶尖人才,所以亲自前去拜访庞德公,他想邀请庞德公出山辅佐自己。刘表说:“你保全了你一个人,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庞德公认为,鸿鹄在高林之上筑巢,是为了晚上有个栖息之地。龟鼋在深渊下面作穴,也是为了晚上有归宿之地。人的取舍与行为举止也是人的巢穴,万物都只是为了得到他们各自栖宿的地方,所以天下并不是他所要保全的。面对刘表的各种劝说,庞德公始终不为所动,刘表只能遗憾离开。
不断有人拜访庞德公。庞德公不堪其扰,带着家人前往鹿门山采药,从此一去不返,下落不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