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临泉县瓦店镇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认真落实“有事找书记”工作机制,通过党组织书记下沉一线听民声、办实事,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群众共治、矛盾化解、发展赋能”的乡村善治之路。
从“群众上门”到“书记下沉”:一线破题暖民心
瓦店镇将“书记带头”作为破解基层难题的“金钥匙”,明确村党组织书记为矛盾化解“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一线+闭环”工作法。在吴庄村韦油坊自然村,因土地边界不清、零散地块耕种难等问题,村民纠纷频发。村党总支书记王超杰带着测绘工具和政策手册,连续30天蹲点田间,逐户听取39名村民诉求,摸排出18处争议地块,用“脚底板”丈量出民情台账。
用“土办法”解“老疙瘩”:群众智慧激活治理效能
面对土地整合难题,创新推行“三轮议事”工作法:首轮召开村头群众会收集群众意见,二轮组织党员代表绘制土地现状图,三轮全体村民表决通过“抓阄分田”方案。同时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参与监督,减少丈量误差。村民韦大爷感慨:“过去为地边吵了十几年,现在书记带着大家用竹签定界、卫星定位,我们心服口服。”
“小田变大田”背后的治理密码:双向奔赴促振兴
“有事找书记”不仅化解矛盾,更成为发展“助推器”。韦油坊通过“小田变大田”整合行动,破解了土地碎片化、经营分散化等难题,推动零散耕地连片成块,实现农田宜机化改造和规模化布局。土地集中后,机械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协同发力,既夯实了稳产高产的“饭碗田”根基,又通过降本增效和产业链延伸打造“致富田”,带动农民增收。镇党委书记刘飞表示:“机制的生命力在于实效。‘书记服务码’能让群众扫码报需求、评成效,倒逼干部主动作为。”
从土地纠纷的“终点站”到乡村振兴的“加油站”,瓦店镇通过“有事找书记”机制,实现了群众诉求“就地解”、发展动能“就地生”。如今,“有困难找书记”已成为当地百姓的口头禅,一幅干群同心、共治共享的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赵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