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贵州省黄平县上塘镇中心小学,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唐佳丽与学生一起做游戏。梁文/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梁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夕阳缓缓漫过山脊,洒下一片金色的余晖。三个年轻的身影出现在贵州省黄平县上塘镇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下。他们带着住校生跑步、踢球、或是漫步乡间田野。2020年,徐州医科大学首届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来到贵州省黄平县,从此开始了年复一年的支教接力。

去年8月,郭喜亮、陈鑫和唐佳丽等新一届研支团成员跨越三千多里,从江苏徐州奔赴贵州的大山深处。他们接过上届研支团的接力棒,开启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课堂上,他们是英语、科学、道法、体育等科目的老师;课后,他们是孩子们无话不谈的知心伙伴。

为了激发孩子们对英语的兴趣,陈鑫精心设计了一套学习卡片与积分制度。色彩鲜艳的卡片上,趣味插图搭配简单易懂的单词和句型,让学习变得有趣。课后,孩子们可以用完成任务获得的积分兑换心仪的学习用品。

考虑到不少学生是留守儿童,唐佳丽利用周末去家访,记录孩子的成长环境与家庭状况。这些年轻的支教老师承担起“家人”的角色,陪伴孩子、努力填补他们内心的空缺,这也让他们成为校园里最受欢迎的“孩子王”。郭喜亮的脚踝扭伤了,二年级的孩子们看见后送来了创可贴。有人说,这枚创可贴虽然疗效有限,却足以感动老师。郭喜亮说:“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我将尽心尽力,不负青春,为山区儿童播种不一样的未来。”


3月20日,贵州省黄平县上塘镇中心小学全貌。(无人机照片)梁文/摄


3月20日,贵州省黄平县上塘镇中心小学,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陈鑫在课间十分钟给学生兑换积分。为了激发孩子们对英语的兴趣,陈鑫精心设计了一套学习卡片与积分制度。色彩鲜艳的卡片上,趣味插图搭配简单易懂的单词和句型,让学习变得有趣。课后,孩子们可以用完成任务获得的积分兑换心仪的学习用品。梁文/摄


3月20日,贵州省黄平县上塘镇中心小学,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郭喜亮带学生们上体育课。梁文/摄


3月20日,贵州省黄平县上塘镇中心小学,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唐佳丽为学生们上课。梁文/摄


3月20日,贵州省黄平县上塘镇中心小学,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郭喜亮与学生一起踢足球。梁文/摄


3月20日,贵州省黄平县,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陈鑫(左)唐佳丽(右)与贵州省黄平县上塘镇中心小学学生在学校门口油菜花田间绘画。梁文/摄


3月26日,贵州省黄平县,徐州医科大学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与黄平县上塘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在野外放风筝。梁文/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