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廊下镇山塘村姚家宅,源源不断的爱心汇入村民姚雪军家。罕见病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也搅动着村民的心,乡亲们用自发编织的爱心网络,书写了新时代“远亲不如近邻”的动人篇章。


今年3月,45岁的姚雪军因持续头痛就医,被确诊为全球发病率仅约15.9/100万人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这种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罕见病,让这个刚经历丧亲之痛的家庭再度陷入阴霾——三年前姚雪军的父亲因胰腺癌离世已耗尽家底,如今仅PNH的前期治疗费用就超过20万元,后续所需的近百万元医疗费更似重山压顶。


“亲哥必须救!”弟弟姚雪源掷地有声地许下誓言,他毅然参与配型,想要用血脉相连的干细胞为兄长点燃重生的希望。数月间,他来回奔波,驱车接送兄长就诊,还日夜陪护在兄长床前。他的妻子不仅悉心烹制营养餐,还积极为大伯哥献血。

生命的希望在亲情的托举中萌发了新芽,当配型成功的消息传来,这个普通农村家庭所展现的凝聚力令人为之动容。

5月7日,姚雪源入院做移植前检查。与此同时,一场跨越物理界限的爱心接力在山塘村铺展。村民顾彩红、姚引辉等人发起募捐后,村民们纷纷解囊相助。邻居姚大伯更是发动亲家加入,原山塘二组拆迁安置至特色民居的老邻居们也纷纷传递心意,最终41户家庭中80%伸出援手,筹集善款约4万元。


“我们村邻里关系一直都特别好,雪军家有难,我们不可能无动于衷,有多少力出多少力,只要雪军能够治好。”顾彩红、姚引辉等人载着凝聚乡邻深情的善款,驱车几十里送达医院时,这番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山塘村姚家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相处哲学。正如村中老人所言,这里的清晨始于家家户户敞开的门扉,这里的夜晚在炊烟交织中的笑语中沉寂,这份经年累月积淀的信任,在危难时刻化作了最坚实的依靠。

面对源源不断的关怀,姚雪军的母亲李水英数度哽咽:“前些年送走老伴,现在照顾病儿,若不是乡里乡亲撑着,真不知如何走下去。”亲人的坚持,村民的牵挂,构筑起坚韧不拔的情感共同体。更令人动容的是,姚雪军的小学同学蒋丽红得知消息后,连夜在班级群中发出倡议,老同学们纷纷响应,为他筹集善款。蒋丽红与几位同学代表,将满载青春回忆的善款交到姚雪军手中。

目前,姚雪源的术前检查已进入最后阶段,待最终结果确认符合条件后,即可为兄长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面对后续的医疗费用压力,村民顾彩红坚定表示:“只要雪军家还有需要,我们一定会继续帮忙。”

通讯员:姚凯欣

编辑:俞萝寅
责编:俞萝寅、程佳域

审核:陈建军、林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