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当初是真的没想到,自己随手一转发,竟然成了别人蹭热度的“踏板”。
她曾经公开推荐过《忐忑》,对外看起来没一点架子,这在娱乐圈可不多见。
可她这一份毫无防备的善意,换来的却是一通冷嘲热讽。
龚琳娜后来和老锣那一波操作,说真的,不少人都看傻了眼,网友们也不禁感叹一句:“帮错人了。”
当年《忐忑》火得一塌糊涂,但真要说起来,这歌刚出来的时候,观众一时间也没太买账。
没有歌词,全靠一连串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咿咿呀呀”,配上夸张的面部表情,看第一遍是觉得新鲜,再看就开始琢磨:这到底是认真的吗?
后来王菲一转发,全网才开始疯狂刷这首歌,那才是真正的引爆点。
可以说,没有王菲的推荐,这首歌未必能那么快破圈。
结果火了之后呢?
老锣和龚琳娜开始“高谈阔论”,不但在节目里多次翻唱王菲的作品,还隔三差五地指指点点王菲的唱法,连人家私生活都不放过。
最让人觉得扎心的是,老锣公开在微博上点评王菲演唱会跑调,说得相当不客气,甚至带点阴阳怪气。
龚琳娜还转发了那条微博,替老锣“站台”,这让不少原本喜欢她的人感到不适。
你可以说她较真艺术,但这股劲儿,真有点让人下头。
其实龚琳娜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让人“看不懂”。
她小时候一路学声乐出身,专业底子很硬,高中没毕业就拿了全国大奖,还进了中央民族乐团。
这种履历,放现在也是响当当的“别人家孩子”。
只是她后来觉得那些演出太机械,唱来唱去没啥意思,就干脆辞了铁饭碗,跟老锣去了德国,说是要找点“更纯粹”的艺术表达。
那时候的龚琳娜确实是有点理想主义的,为了音乐折腾,也挺拼的。
可问题就在于,她那种一心追求“纯艺术”的姿态,有时候看起来太过分了。
尤其是后来频繁拿王菲说事,就显得有些“别扭”。
你要真是觉得人家不够专业,那大可以闭门造车做好自己的作品,没必要一次次把话说得那么难听。
翻唱王菲的歌,这没问题,大家都唱过她的歌。
但翻唱完还要点评一通,有时候语气还不太客气,那观众心里自然会有点反感。
而且你不说别人还好,一说就总感觉带着点“我比她高明”的意思,这就不是艺术追求的问题,而是格局的问题。
到后来,王菲就没再转发什么新人作品了,也几乎没怎么替圈内谁站过台。
有网友觉得,她大概是学乖了,真心帮人不一定会得到尊重,反而可能被人拿来当垫脚石。
她一直都挺低调,也不爱解释什么,但很多事她心里其实是清楚的。
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其实,龚琳娜也不是一无是处。
她唱功确实扎实,对音乐有自己的一套理解,这些都没问题。
她跟老锣当初确实也做出了一些有创造力的作品,比如《金箍棒》《法海你不懂爱》这些,虽然风格另类,但也不能说没人欣赏。
可惜的是,后来的她好像陷入了一种“非我即错”的状态,听不进不同声音,也不太愿意承认自己可能也有盲点。
回头看过去那些年走过的路,一路上说了不少“真话”,也得罪了不少同行,观众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微妙。
很多人都说她是为了艺术敢说真话,但也有声音觉得,她嘴里的“真话”有时候更像是借题发挥。
王菲唱得不好,你可以评论她的专业,但动不动就搬出人家的生活背景、私事来说事,那就不只是音乐立场了。
现在的龚琳娜已经不怎么提王菲了,也许是意识到了再说下去也没意义,毕竟大家各走各的路。
但王菲的那一次“帮忙”,成了她人生中最被人惋惜的一笔。
你说她帮错了人吗?从结果来看,好像真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