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消息,5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中方和欧洲议会决定同步全面取消对相互交往的限制,中欧关系迎来重大转机。
回溯过往,中欧立法机构交往在过去几年因复杂因素出现波折。欧盟曾受美国蛊惑,就所谓新疆“人权问题”恶意炒作,对中方官员和实体实施制裁,中方果断反制。2023年4月,欧洲议会制定相关限制措施,导致中欧立法机构对话渠道中断。中欧间这一关键合作陷入停滞,对双方经贸、政治等多领域交流均产生负面影响。
特朗普(资料图)
当下中欧关系转暖,背后有着深层次原因。特朗普上台后,推行一系列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的政策。其对欧洲汽车、钢铝加征25%关税,对其他商品加征10%基础关税,将欧洲国家与其他国家“一视同仁”,严重损害美欧传统盟友关系。在这种压力下,欧洲的独立意识开始觉醒。欧洲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今年3月称,中欧关系是当前世界最复杂和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欧洲如何把握对华关系,是欧洲未来经济繁荣和安全的决定性因素。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也批评美国加征关税严重冲击国际贸易。
与此同时,中方始终秉持平等、开放、合作的态度,一贯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在国际事务中展现出大国担当与责任。欧盟也逐渐认识到,与中国加强合作,对于自身经济发展和全球影响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并且,2025年恰逢中欧建交50周年,在这一重要节点,双方都希望推动关系取得新突破,为未来合作奠定更坚实基础。据统计,中欧建交50年来,双方年贸易额从24亿美元增长到7858亿美元,增长了300多倍,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多边协调合作。
特朗普(资料图)
中欧关系的升温让特朗普政府感受到压力,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特朗普政府不仅继续在贸易领域对中国保持高压态势,还在台海问题上频繁挑衅,妄图以此牵制中国发展。同时,对欧洲提出不合理的关税减免条件,试图维持美欧之间不对等的经贸关系,防止欧洲进一步倒向中国。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关税、减税及解除管制的“组合拳”,不仅冲击了全球经济秩序,也让美欧关系的裂缝进一步扩大。美国的这些举措,本质上是其单边主义和霸权思维的延续,为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稳定带来极大不确定性。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动作,中方保持战略定力,同时基于多方面考虑,同意与美方接触。近期,美方高层不断就调整关税措施放风,并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向中方传递希望就关税等问题展开对话的信息。中方对美方传递的信息进行了认真评估。在充分考虑全球期待、中方自身利益以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的呼吁后,决定同意与美方进行接触。据外交部网站消息,中方高层将于本月9日至12日访问瑞士期间,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等美方代表就恢复中美贸易谈判展开对话。
特朗普(资料图)
中方在对美接触中,始终坚守原则与底线。中方坚决反对美国滥施关税的错误行径,要求美方正视自身错误,认识到单边关税措施给自身和世界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中方强调,任何对话谈判必须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开展。中方维护自身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国际经贸秩序的立场和目标毫不动摇。如果美方企图以谈为幌子,继续搞胁迫讹诈,中方绝不会答应。
展望未来,中欧全面恢复立法机构交往,为双方在经贸、政治、人文等领域的合作带来广阔前景。双方将举行战略、经贸、绿色、数字等高层对话,在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全球性议题上有望开展更深入合作,为全球多极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而中美此次接触,若能达成建设性成果,将为双边经贸关系及全球经济秩序稳定带来积极变化。但需注意,在台湾问题等敏感因素影响下,中美关系仍面临诸多挑战,后续走向仍需持续关注。中欧合作与中美接触,都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深刻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