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康复社区行”公益项目最新启动!“慢病康复社区行”首次提出“家庭健康责任人”的概念,开展3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构建“1+N”家庭慢病自管体系,即1名“家庭健康责任人”带动N名家庭成员;目标覆盖“100万+”家庭,实现家庭慢病管理的意识提升、技能达标、行为改变、风险防控。
我国有3.66亿“6275人群”(1962年-1975年婴儿潮时期出生人群),他们正步入老年、进入退休,“6275人群”既是银发经济的主力军,也是康复医疗需求的主力人群。
老龄化带来了健康挑战,放大了康复医疗需求。仅以脑卒中一个病种为例,我国出现“6152”现象:在我国的平均发病年龄仅61岁,比欧美提前了13年,且终生的发病风险高达39.9%,这意味着每5个人中就有2个人可能患脑卒中。
目前,康复理念在社会上还很不够普及:许多人、甚至很多医护人员对康复医院的定位、诊疗范围、开展哪些业务都不是很了解。
据公益项目主办方上海长三角医创生命健康产业基金会副秘书长闫肃介绍,公益项目将成立组织委员会、项目办公室、专家委员会等部门,保障各项既定目标顺利推进,同时紧密依靠各街镇,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
作为公益项目承办方的上海融智汇康复医院目前门诊与住院并重、预防与医疗并重,为公益服务的开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医院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康复的优势,通过社区健康宣教、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方式,推动慢病早筛早治,实现健康普惠与专业医疗资源的有效衔接。专家指出,此模式既拓展了康复医院的社会服务职能,也为探索“防-治-康”一体化服务提供了实践范例。
“慢病康复社区行”公益项目承办方、融智汇康复医院执行院长沈国珍表示,融智汇康复医院以中西医结合康复为特色,重点发展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老年康复、肿瘤康复等学科。在健康社区建设方面,将开展“移动筛查+社区康复”服务,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筛查数据与康复治疗的全程管理,真正实现“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
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秘书长兼常务副院长蒋斌表示,长三角商创院将持续发挥平台优势,整合政产学研等资源,为康复医院的模式创新、技术转化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共同推动康复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表示,融智汇康复医院提出的“全周期整合康复模式”:以健康为中心,多学科协同,将康复贯穿于预防、筛查、诊断、治疗、护理、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的全过程,将改变很多人对康复医疗的陈旧印象,大大普及科学的康复理念,推广专业而优质的康复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