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俄罗斯红场阅兵式上,俄罗斯一口气掏出了2款卡车炮,分别为2S43“锦葵”和2S44“风信子-K”。后者是前者的进一步升级型号,这两款卡车炮目前均已在俄乌前线实战过,使用了相同的8×8轮式底盘和开放式炮架设计。

唯一的差别,是2S43“锦葵”卡车炮,使用的是47倍径的2A64型152mm榴弹炮。而2S44“风信子-K”,使用的则是50倍径的2A36型152毫米榴弹炮。





前者使用标准的152毫米高爆弹时,最大射程为25公里,后者在使用标准的152毫米高爆榴弹时,最大射程能够达到30.5公里。如果使用特制的152毫米底排增程弹,那么最大射程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到33.5公里的水平。



根据前线俄军的实战反馈,无论是2S43“锦葵”,还是2S44“风信子-K”,在俄乌前线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射程不足。毕竟,乌克兰炮兵从西方获得了不少52倍径身管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和卡车炮,在使用155毫米高爆弹时,射程会比使用152毫米高爆弹的2S43“锦葵”和2S44“风信子-K”更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前线俄军炮兵选择直接给2S44“风信子-K”配备最大射程,能够达到40多公里的“红土地”系列激光制导炮弹,代价则是作战成本直接飙升。

相比之下,虽然中国的PCL-181型155毫米卡车炮,使用的是6x6的卡车底盘,但却扛了一门52倍径身管的155毫米火炮。在使用普通的155毫米高爆弹时,最大射程就能够达到40公里,如果使用W35型火箭复合增程弹药时,最大射程则能够提升到100公里的水平,完全超过了俄罗斯的2S43“锦葵”和2S44“风信子-K”。



并且,中国的PCL-181型卡车炮,最多只需要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从行军状态转入发射状态。而即使是自动化程度更高的2S44“风信子-K”,想要完成相同的动作,也需要2-3分钟的时间。其自动化程度,显然和中国的卡车炮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实际上,俄罗斯并非没有射程更远的大口径火炮。比如52倍径的2A88型152mm榴弹炮,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不清楚是产能的问题,还是性能的问题,俄罗斯迟迟没有将2A88型152mm榴弹炮搬到卡车底盘上,搞出一款射程更远的卡车炮。



不过,就算火炮的射程问题解决了,如何提升卡车炮的自动化程度,也还是摆在俄罗斯人面前的一大难题。

现在摆在俄罗斯人面前最大的难题,在于目前俄罗斯自己的精力是比较有限的。如果要研制性能先进的大口径远程身管火炮,那生产数量和装备数量就上不去。如果要确保生产数量和装备数量,那就需要在技术先进性方面做出妥协。



比如2S43“锦葵”和2S44“风信子-K”,实际上就是非常典型的“牵引炮上车”。虽然在某些方面和PCL-181这类世界先进水平的卡车炮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对于还在大量使用牵引式火炮的俄军炮兵来说,也算是勉强够用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