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振铎,1940年生,曾任北京画院油雕工作室主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副秘书长,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顾问。2010年至今,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冠中研究中心研究员,广州林风眠艺术园顾问。曾多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举办个人展览。代表作品《铁人王进喜》《朱总司令在太行》《温暖的风——饲鹤》《鸽子》等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及个人收藏。
无界之境
文/许柏成
依据汉语词典的释义,“铎”乃指“悬有舌之大铃”。古昔宣政布令之时,便振铎以警众。“振铎”一词,则寓意振响的钟声,比拟为激昂之声,象征鼓舞人心之事物,也谓指执教传道之责。艺术家闫振铎先生,虽未在上世纪70年代承詹建俊先生之邀,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然而他在艺术道路上的特立独行,艺术观点上的秉公直言与振聋发聩,在中国美术界留下了生动而深刻的印象。
闫振铎天性好奇,童年时曾玩拆抗日战争时期遗留的炸弹,不慎左臂受损,算命先生说“胳膊丢了,命立住了”。的确,此变故未在其心中留下阴霾,反而更显阳光、完整与坦荡。他对自身要求严苛,生活独立,学业亦是全优。初中毕业之际,陪友赴北京艺术师范附中入学考试,竟意外名列前茅,由此踏上了追寻艺术的道路。
在北京艺术师范学院求学期间,闫振铎遇到了吴冠中先生。吴先生对于“什么才是艺术”的真知灼见,对年轻的闫振铎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他仍清晰记得吴先生带领同学们在故宫博物院授课的情景,那堂课点亮了他内心对艺术的认知,引领他步入艺术美的神圣殿堂。自此,他深知艺术非止于写实,应有更高之追求,这个方向贯穿于其艺术生命的血脉之中。
1967年,闫振铎毕业后被分配至北京美术公司。北京美术公司优渥的创作条件让他遍访名山大川,积累了丰富的写生与创作经验。在客观物象与主观追求之间,他不断探索着自己的艺术方向。1970年代末期,他与庞均、曹达立、王路等好友,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及中山公园水榭成功举办了两场油画展览(首次为四人写生展,次展则汇聚了老一辈及中青年画家共四十余人),并顺势创立了北京油画研究会——这是首个由艺术家自发组织的群众性油画研究学术团体,闫振铎担任干事长,学会活动一直延续至1980年代中期。
1979年,闫振铎调入北京画院,历任油雕工作室副主任、主任及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在此,他得以更加专注于创作与对中国油画艺术的深入思考。他认为,中国艺术的发展应始终坚守自身文化的主体性,在借鉴吸收西方艺术精华的同时,展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取向与感受特性。具体如何实践,每位艺术家应倾听内心的声音,尊重自己的艺术追求。
闫振铎幽默地说,艺术评论家常因他艺术追求和风格的多变而难以定位。他淡然回应:“风格是投在地上的影子,我只管走路。每一件作品就像路上的每一步,既要千方百计,更要诚心诚意。水平不高的风格就是杂耍,我要水平,风格顺其自然。”他认为,艺术家应广开耳目,尊重自我。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所见所感皆会发生变化。艺术本就应是流动的、变化的,它源自内心最本质的触动与表达。
闫振铎《宋玉起大爷》 布面油画 44cm×33cm 1973年
闫振铎《丽江之夜》布面油画 50cm×73cm1977年
闫振铎《中山公园荷塘写生》布面油画 75cm×56cm1978年
闫振铎《什刹海》布面油画 54cm×40.5cm 1978年
闫振铎《御花园——万春亭》布面油画 90cm×150cm 1989年
闫振铎《自画像》布面油画 73cm×60cm1997年
闫振铎《蛙鸣之一》 布面油画 140cm×160cm 1993年
闫振铎《塬—信天游》布面油画 320cm×800cm2002年 中山公园音乐堂藏
闫振铎《细雨》布面油画 160cm×130cm 1993年
闫振铎《人和大树》布面油画 145cm×97cm2007年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闫振铎《高山流水》系列之一、二、三 布面岩彩 320cm×250cm×32014-2018年
闫振铎《五行》综合材料 240cm×400cm2023年
闫振铎《水乡》布面油画 80cm×100cm 1994年
闫振铎《五牛图》 布面油画 260cm×400cm 2010年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今日头条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