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

高位截瘫以后,编织几乎成了王婷婷的全部寄托。取绳、交叉、对折、打结……一项项看似繁琐的工序,却在日月轮转中将王婷婷从轮椅中拯救出来,让她从灰心到快乐,从迷茫到坚定,从谷底到充满希望。

王婷婷的丈夫也是一位高位截瘫患者。身体虽痛,但并没将他们打倒。生活中,两人相互扶持、相互支撑,通过销售多彩的手链,让生活丰富起来,用双手编织自强人生。

制作一条手链

花费5-6个小时

近日,在鲁源村好礼济宁展区,王婷婷制作的精美手工,吸引了不少人围观。红色、黑色、金色的线条,搭配玛瑙、珍珠等不同饰品,编织成造型不一的漂亮手链。其中,一条粉粉的手链,令人忍不住拿起把玩。它主要以粉红线条为主,并在搭配黑线与珍珠的基础上,辅之以不同的打结方式,再加上蓝色、白色的金属,巧妙的搭配吸引了不少目光。


“这款手链特别好看,有很好的寓意,我很喜欢。”来自济南的游客刘珍珍说,每一串手链编织得都很精致,造型也十分大方,是一件很好的纪念品。刘珍珍边说,边拿起手链进行试戴。“戴起来很好看,一点也不俗气,大小也很合适。”刘珍珍笑着说。

手链的制作者,王婷婷也在一旁笑了起来,其实,她从小就是个心灵手巧的人。“以前上学的时候,我就经常拿线、塑料做编织。做一些手链、钥匙链,送给同学朋友们。”王婷婷说,动手编织一直是自己的兴趣,而且在熟悉怎样编织、打结之后,她会思考线条怎么搭、造型怎么做才好看。

“元宝结、桃花结,别看手链上的一个个结小而不起眼,但做起来很费功夫。不但要在动手前想好线条怎样交叉折叠,而且动手后也不能出现丝毫差错,一旦有一点错误,就要把线条一点点拆开,重新来过。”王婷婷的丈夫胡荣庚说,编织一条简单的手链,需要4根80厘米长的主线和1根110厘米长的辅线,花5-6个小时才能制作完成。

编织不只是手工

更是挣脱泥淖的良药

在王婷婷心里,编织早已不是手工那么简单,而是将她拉出泥淖、重拾生活信心的良药。

“2010年,一场意外导致我高位截瘫,下肢没有感觉,即使受伤了也不知道。当然更走不了路,只能终日与轮椅为伴。我曾经10年没出门,也想过轻生。”王婷婷说,幸运的是遇到了老公胡荣庚。


“刚接触婷婷,印象里她总是呆呆的,反应比较木讷,眼里没有神。知道她喜欢手工后,我就鼓励她再拾起来继续做。”胡荣庚说,当时只打算把做手工当成帮助王婷婷打发时间的手段,没想到一做起来便不可收拾。“她不爱看电视,也不爱玩手机,只是整天从网上看手工教学,学习不同的编织方法和造型样式,看完之后再自己动手做,很费心力。我们的身体又不能久坐,常常动手做一会,就要动一动、躺一躺。”胡荣庚回忆说。

身体的局限,锁不住旺盛的生命力。“花架程序多、工作量大,是手工中比较难的。制作第一个花架的时候,我经常熬到夜里12点,反反复复尝试。有时工序错了,却没注意到。等到发现时,已经错了很多了。只能用手指一层层地扣线条,拆开从新做。”王婷婷说,线条太细,常常磨得她食指出现裂纹。“疼也没办法,伤口处贴上胶布后,还是要继续做。”

王婷婷的付出,胡荣庚看在眼里。“做不下去的时候,婷婷也是哭。不过,每次哭完还是会继续去做。前前后后用了一个多星期,才做出了第一个花架。”胡荣庚说,有人高价想要收购花架,但他坚决地拒绝了。“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多少钱我都不卖。”胡荣庚把花架摆在了家里最显眼的位置,展示着妻子的坚韧和他的骄傲。

令人喜悦的是,近来胡荣庚、王婷婷出摊贩卖手工时,身边多了一位小可爱——他们1岁多的女儿。日头斜照下来,洒在三个人的肩上,路上虽有坑洼,但他们仍缓缓地、坚定地不断向前。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