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创作
“老刘,你儿子真不像你啊,这么高这么帅!”邻居王大妈又来了这一句。
我干笑两声,捏紧了口袋里的那张纸。小明站在我身边,比我高出整整一个头。
妻子李梅在厨房叮叮当当地忙活着,好像没听见。
“是啊,基因这东西真神奇。”我敷衍道。
“要不要去做个亲子鉴定啊?”王大妈笑着拍我肩膀,“开个玩笑!”
这句玩笑话像根针,扎进了我的心里。
那张藏在口袋里的鉴定报告,正悄悄改变着我的一切...
01
我叫刘建国,身高只有150厘米。在普通人眼里,我是个“小矮人”。
我的妻子李梅比我还矮五厘米,只有145厘米。我们都患有成骨不全症,俗称“玻璃人”,这种病不仅让我们身材矮小,还让骨骼异常脆弱。
我和李梅是在一个小矮人互助组织的联谊活动上认识的。那天是个周六,阳光很好。
我坐在角落里,看着那些和我一样身材矮小的人有说有笑。突然,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走到我面前。
“这个位置有人吗?”她问。
“没有,请坐。”我说。
她就是李梅。她穿着一件浅蓝色的连衣裙,笑起来眼睛弯成两道月牙。我们聊了很多,从童年的经历到现在的工作。她是个幼儿园老师,孩子们都很喜欢她。
“小朋友不会嘲笑你吗?”我问。
“孩子们心里纯净着呢,他们只知道这个老师很特别,可以和他们一样高。”李梅笑着说。
那天之后,我们开始了交往。社会上的偏见不少,走在街上时常有人投来异样的目光,甚至有些人会指指点点,小声议论。但我们相互扶持,一起面对。
我们的婚礼很简单,只请了几个最亲近的朋友和家人。婚后,我和李梅租了一套小房子,家具都特意定做成矮一些的款式,让生活更方便。
结婚一年后,我们决定要个孩子。医生告诉我们,成骨不全症有遗传的可能性,但也不是百分之百。我们做了很多检查和咨询,最终决定试一试。
“如果孩子也像我们一样,我们更能理解他,帮助他面对这个世界。”李梅握着我的手说。
我点点头,心里却有些担忧。我害怕孩子会经历和我一样的痛苦——那些嘲笑、歧视和无数次的骨折。
02
怀孕期间,李梅的身体状况并不好。她的骨盆狭窄,医生建议剖腹产。在医院等待的那几个小时,我紧张得手心全是汗。
终于,护士推开门,告诉我:“是个男孩,母子平安。”
我第一次见到儿子小明时,他安静地躺在保温箱里。粉红的小脸,紧闭的双眼,看起来和其他婴儿没什么不同。
“他会不会像我们一样?”李梅轻声问医生。
“目前看不出来,需要观察。”医生说,“婴儿时期的骨骼都还在发育中。”
带小明回家后,我和李梅小心翼翼地照顾他。每次给他换尿布,都怕弄伤他脆弱的骨头。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发现小明似乎比我们预想的要健康得多。
他六个月大时就会爬了,一岁多就开始蹒跚学步。没有骨折,没有异常的迹象。
“也许他没遗传到我们的病。”李梅满怀希望地说。
小明上幼儿园时,身高和同龄孩子差不多。他活泼好动,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有时候,他会问:“妈妈,为什么你和爸爸这么矮?”
李梅会耐心地解释:“因为我们的骨头有点特别,所以长不高。但是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有高有矮,有胖有瘦。”
小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接着又跑去玩他的玩具汽车。
上小学后,小明的身高开始超过同龄人。
三年级时,他已经比班上大多数孩子都高了。我和李梅暗自高兴,看来儿子不仅没有遗传到我们的病,还可能会长得很高。
“这孩子营养真好!”邻居们经常这样说。
我们也觉得奇怪,因为我和李梅的父母都不高,按理说小明应该遗传我们的身高基因才对。但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呢?我们只当是上天的恩赐。
小明上初中后,身高猛增,像是打了激素一样。
十四岁那年,他已经175厘米高了,比我高出25厘米,比他妈妈高出30厘米。他站在我们身边,就像一棵小树旁边突然长出了一棵大树。
不仅如此,小明长得越来越帅气。他的五官立体,鼻梁高挺,眼睛又大又亮,皮肤白皙。这些特征,我和李梅都没有。我们的五官偏平,皮肤偏黄。
同事看到小明的照片,都会惊讶地说:“这真的是你儿子?怎么一点都不像你们啊!”
我只能笑笑:“可能是隔代遗传吧。”
但我心里知道,我和李梅的祖辈也没有这样的身高和长相。
有一次,小明的班主任李老师在家长会上对我说:“刘先生,您儿子真是出类拔萃,不仅学习好,体育也很棒,长得又高又帅,以后肯定很有出息。”
我勉强笑了笑:“谢谢李老师。”
走出教室,我心里却五味杂陈。儿子这么优秀,我应该高兴才对,为什么会有一丝不安?
那天晚上,我坐在客厅里,看着小明在写作业。他低着头,专注地解数学题,侧脸的轮廓分明而俊朗。我忽然意识到,我从来没有在他身上看到我或李梅的影子。
“爸,这道题我不会。”小明转过头来问我。
我走过去,弯腰看他的题目。我必须踮起脚尖才能看清楚,这个认知让我心里一阵刺痛。
“这个...你问你妈妈吧,我也不太会。”我含糊地说。
那天晚上,我翻出了小明从小到大的照片,从婴儿时期到现在。我仔细地看着每一张,试图找出它和我们的相似之处。但无论怎么看,我都找不到任何相似点。
这种怀疑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我开始留意李梅的一举一动,回忆我们的婚姻生活中有没有什么异常。
03
李梅是个幼儿园老师,工作时间比较固定。
但我回想起来,小明出生前后,有几个月她常常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当时我以为是工作忙,现在想来,是不是有什么蹊跷?
还有几次,她接了电话就走到阳台上小声说话,看到我走近就匆忙挂断。当时我没多想,现在却怎么也想不通。
“小矮人”在社会上常常被歧视,找对象特别难。李梅这么优秀的女孩,真的会对我一见钟情吗?还是说,她另有隐情?
这些念头像魔鬼一样纠缠着我,让我夜不能寐。有几次,我差点直接问李梅,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万一我的怀疑是错的,岂不是伤害了这段婚姻?
我决定找我最好的朋友老王倾诉。老王和我是从小学就认识的发小,也是少数一直没有嘲笑过我身高的人。
“老刘啊,你是不是想多了?”老王听完我的困惑,皱着眉头说,“李梅这么好的人,怎么会做出这种事?”
“我也不想怀疑她,但小明真的一点都不像我们啊!”我苦恼地说。
老王沉思片刻,说:“要不,你去做个亲子鉴定吧。现在这个技术很成熟了,一个头发丝就能测出来。”
“亲子鉴定?”这个词像一把刀,刺痛了我的心。但也许,这是揭开谜团的唯一方法。
回家路上,我路过一家医学检测中心,门口挂着“DNA亲子鉴定”的牌子。我站在门口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走了进去。
工作人员是个年轻女孩,看到我时明显愣了一下,大概是没想到会有我这样矮小的人来做亲子鉴定。
“您好,需要什么服务?”她礼貌地问。
“我...想了解一下亲子鉴定的流程。”我结结巴巴地说。
她专业地介绍了流程和费用,告诉我只需要提供我和孩子的头发或口腔拭子样本就可以了。
“需要孩子知道吗?”我问。
“不需要,您可以偷偷采集样本。”她说,“结果保密,只有您本人能查询。”
我拿着宣传单回家,心里五味杂陈。做还是不做?这个问题在我脑海中反复盘旋。
最终,我决定偷偷做亲子鉴定。
我在小明熟睡时,小心翼翼地剪下了他的几根头发,又取了我自己的口腔拭子样本。第二天一早,我趁李梅不注意,把样本送到了检测中心。
工作人员告诉我,结果大概一周后出来。
“我们会发短信通知您,您可以来取结果,也可以选择邮寄。”她说。
“我来取吧。”我说。我不想冒险让李梅看到邮件。
接下来的一周,是我人生中最煎熬的日子。每天上班,我都心不在焉,同事问我话我都没听见。晚上回家,我看着李梅和小明有说有笑的样子,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如果鉴定结果证明小明不是我的亲生儿子,我该怎么办?和李梅对质?离婚?但我已经把小明当成亲生儿子养了十六年,真的能一刀两断吗?
李梅似乎察觉到了我的异常。有天晚上,她问我:“你最近怎么了?看起来心事重重的。”
“工作压力大。”我含糊地回答。
“别太累了,注意身体。”她关切地说,还给我倒了杯热水。
看着她关心的样子,我心里更不是滋味了。十七年的夫妻,难道真的是一场骗局吗?
终于,在第八天,我收到了检测中心的短信:“您好,您的检测结果已出,请携带身份证前来领取。”
我的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真相就要揭晓了。
04
下班后,我径直去了检测中心。
检测中心的前台还是那个年轻女孩。看到我走进来,她立即认出了我。
“刘先生是吧?您来取结果是吗?”
我点点头,喉咙发紧,说不出话来。
“请出示一下您的身份证。”
我掏出身份证递给她。她核对后,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
“这是您的鉴定报告,请查收。”她递给我信封时,表情有些异样,好像欲言又止。
我接过信封,手不自觉地颤抖。信封很轻,但对我来说,沉重如山。
“请问...结果是什么?”我忍不住问。
“抱歉,我不方便直接告诉您,您需要自己查看报告。”
我走到检测中心外面的长椅上坐下。深吸一口气,我颤抖着手打开信封,看到第一行字后突然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