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故事根据资料改编,人物、时间、地点、情节、配图均为虚构,与现实无关,本文旨在宣扬正义,杜绝犯罪发生,并无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

“我看你没了我们,你那些新鲜玩意还能不能卖得出去!”

村民老赵带着一帮人来到林毅家闹事,非要上涨收购萝卜的价钱。

但林毅给他们的已经是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了,他们只能看见售价比拿到手的多,根本讲不通这里头包含了多少成本。

赵毅放弃合作,转头就联系了隔壁村,换了货源生意依旧很好。

但村民那边,可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01

林毅拖着行李箱,走在通往白石村的土路上。

他三年前意气风发地离开,如今却灰头土脸地回来。

创业失败,积蓄耗尽,租不起城里的房子,只能回老家重新开始。

路边田地里,村民们正忙着收萝卜,一个个愁眉不展。

林毅驻足观望,向一位正在休息的老人打听情况。

"王叔,今年萝卜怎么样?"林毅放下行李问道。

王叔叹了口气:"别提了!今年萝卜大丰收,可卖不出去啊!批发商都说市场饱和了,价格压得低得可怜,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是啊,"旁边一位中年妇女插嘴道,"往年一斤萝卜能卖八毛,今年只有两三毛,还没人要!已经烂了不少在地里了。"

林毅皱眉思索片刻,突然灵光一闪:"其实,萝卜除了直接卖,还能做很多产品——萝卜干、萝卜酱、腌萝卜丝...城里人现在很追求绿色食品,我有不少城里的人脉,或许能帮上忙。"

"你?"王叔上下打量林毅,"听说你在城里做生意失败了,还能帮得上什么忙?"

林毅不慌不忙地解释:"我在城里虽然最后失败了,但积累了不少销售渠道和经验。我的失败不是因为没有客户,而是管理和资金链出了问题。"

当晚,村委会召开了紧急会议,林毅详细阐述了他的计划。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林毅站在会议室中央,眼神坚定,"我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村里的萝卜,然后负责包装、品牌打造和销售。我会开发萝卜衍生品,提升附加值。"

村长李大伟点点头:"这个提议不错,但是你拿什么保证能卖得出去?我们不能再冒险了。"

"我可以先签合同,"林毅回答,"约定收购价格和数量。你们按时交货,我按时付款。我只要求一点,萝卜质量必须达标,不能有病虫害和农药残留超标。"

老赵站起来,一脸不信任:"听起来太好了!我怎么知道你不是说大话?万一收了我们的萝卜卖不出去,你赔得起吗?"

林毅沉着应对:"赵叔,做生意就是要承担风险。我敢收购,就是对自己有信心。再说了,我也是白石村人,难道会坑自己的乡亲?"

经过激烈讨论,村民们最终同意试一试。

第二天,林毅带来了正式合同,约定了收购价格、质量标准和交货期限。

大多数村民签了字,只有老赵这样的几户人家持观望态度。

"各位放心,"林毅在签约仪式上郑重承诺,"一个月内,白石村的萝卜就会有新面貌!"

回到家,林毅立刻开始筹划。

他联系了城里的设计师朋友,为白石村萝卜设计包装和标识;他还联系了几家超市和餐饮企业的采购经理,介绍白石村萝卜的优势和特色。

夜深人静,林毅望着满天星空,心中涌起一丝期待:这次,他要用白石村的萝卜,重塑自己的创业梦!

02

半个月后,第一批"白石萝卜"产品正式面世。

林毅租用了村里废弃的老厂房,改造成简易加工车间,雇了几位村民帮工。



"看,这就是我们的产品线。"林毅向参观的村民们展示着整齐排列的产品,"普通包装的鲜萝卜,真空包装的萝卜片,手工制作的萝卜干,还有萝卜酱。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目标客户。"

"包装真好看!"李村长拿起一袋萝卜干赞叹道,"城里人会喜欢这个吗?"

林毅自信地点头:"会的。我们的产品主打绿色健康,无添加剂,用的都是白石村传统种植的萝卜,符合现在城市人的消费趋势。"

第一批产品通过林毅的人脉关系,进入了城里的几家有机食品店和农产品超市。

令人惊喜的是,反响相当不错,尤其是萝卜干和萝卜酱,因为便于携带和保存,很快成为城市白领的办公室零食新宠。

一个月后,林毅组织村民们召开了第一次分红会议。

"这是第一批产品的销售报告,"林毅展示着详细的销售数据,"扣除成本和我们约定的服务费后,这是大家应得的收益。比直接卖萝卜要高出30%左右。"

村民们看着比预期多出不少的分红,脸上露出喜色。

甚至之前持观望态度的老赵也眼前一亮。

"不错,比我预想的好。"老赵嘴上说着,心里却盘算着其他事情。

会议结束后,他悄悄跟几个村民聚在一起:"你们知道吗?我查了一下,林毅在城里卖的价格是我们拿到的三倍!他一个中间商,凭什么赚这么多?"

"真的假的?"张大爷半信半疑,"他不是说有包装成本、运输费、门店分成吗?"

老赵冷笑:"那些能花多少钱?无非是印个漂亮袋子,开个面包车送货而已。我看他是拿我们当傻子!"

这种言论很快在村里传开。

尽管林毅一直公开透明地展示成本和收益,但村民们对现代商业运作模式的理解有限,难以接受品牌、渠道和营销的价值。

与此同时,林毅的业务却在稳步扩张。

他又开发了萝卜汁、萝卜泡菜等新产品,"白石萝卜"品牌在城里小有名气。

他还注册了商标,建立了专门的网店,甚至接到了外省的订单。

三个月过去,第一季的萝卜销售接近尾声,成绩相当可观。

林毅召开了季度总结会,向村民们展示了令人振奋的数据:白石村萝卜的平均售价比往年提高了40%,全村增收超过50万元。

"下一季我们计划扩大规模,"林毅激动地说,"如果一切顺利,明年我们可以申请有机认证,那样价格还能再提升20%!"

可面对这番热情洋溢的发言,村民们的反应却出奇地冷淡。

会后,几乎没人留下来与林毅交流,大家三三两两地离开,窃窃私语着什么。

林毅敏锐地察觉到气氛不对,向村长询问情况。

李村长叹了口气:"林毅啊,有些村民对分成比例有意见。他们觉得你赚太多了。老赵到处说,你拿走了大部分利润,村民只得到很少一部分。"

林毅皱眉:"我们不是签了合同吗?而且我一直在公示成本和收益啊!"

"唉,"李村长摇头,"你知道的,乡亲们看到钱就容易糊涂。他们只看到最终售价和自己拿到的钱,中间哪些成本在他们眼里都不算数。"

林毅陷入沉思:第二季的萝卜即将成熟,眼下这种情况,合作还能顺利进行吗?

03

第二季萝卜收获的日子到了。

按照合同,村民们应该将达标的萝卜送到林毅设立的收购点,然后由他负责后续加工和销售。

但收购点前却空空如也,只有几名工人在无所事事地等待。

林毅拨通了李村长的电话。

"村长,怎么回事?今天是交货日,怎么一个人都没来?"林毅着急地问道。

李村长支支吾吾地回答:"这个...可能大家都有点忙吧,你再等等看。"

林毅意识到情况不对,立刻驱车前往村里。

路过萝卜田时,他看到地里的萝卜已经成熟,但没人采收。

更奇怪的是,平时这个时候应该忙碌的村民们竟然三三两两地聚在村口的老槐树下闲聊。



林毅停下车,走向人群:"各位,今天是合同约定的交货日,为什么没人采收萝卜啊?"

人群一下子安静了,大家互相看了看,谁都不肯先开口。

最后,老赵站了出来。

"林毅,我们有点意见要跟你谈。"老赵环顾四周,得到众人的暗示后继续道,"我们觉得收购价格太低了。"

林毅皱眉:"可我们签了合同,价格是大家都同意的啊!而且比市场价高了10%。"

"那是之前!"老赵提高了声音,"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们知道你卖得多贵,凭什么你赚大头,我们只拿这么点?"

张大爷也站出来:"就是!你那些萝卜产品卖那么贵,我们辛辛苦苦种了一季的萝卜,结果到手的钱还不如你随便打个电话赚得多!"

林毅试图解释:"大家别误会,商品的最终售价和原料收购价之间有很大差距,这中间包含了加工、包装、运输、营销、渠道成本..."

"少来这套!"老赵打断他,"我们又不是没见过世面的老农民!你那些所谓的成本能有多少?印个包装袋要多少钱?开车送货要多少钱?剩下的不都是你的利润吗?"

林毅看了看周围的村民,发现大多数人都赞同老赵的说法,心里一沉。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冷静:"各位,做生意是要讲诚信的。我们签了合同,就应该遵守。如果现在要改价,那以后每次都可以反悔,这生意还怎么做?"

"合同?"老赵冷笑一声,"那是你拟的合同!我们这些老实人哪看得懂那些条条框框?反正,不给我们涨价,这萝卜就烂在地里!"

林毅转向李村长:"村长,您怎么看?"

李村长为难地站在中间:"这个...大家都是乡亲,有什么事商量着来嘛。林毅,你看能不能适当提高一点收购价格?"

林毅摇头:"村长,不是我不愿意,而是不能这样做生意。合同是商业的基础,今天涨价了,明天可能又有新要求,长此以往我的生意就没法做了。"

见林毅态度坚决,老赵变得更加激动:"好啊!你这是不把我们当回事!我告诉你,没有我们的萝卜,你那些产品算个屁!"

村民们也纷纷附和,现场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林毅看着这些曾经信任自己的乡亲,心中既失望又无奈。

"最后问一次,你们是否愿意按合同交货?"林毅严肃地问道。

回应他的是一片沉默和不屑的眼神。

林毅转身离开,心中已经开始思考对策。

如果白石村的萝卜拿不到,他的产品线将中断,之前的品牌努力和客户关系都将受损。

当晚,林毅辗转难眠。

他知道,明天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04

第二天一早,林毅前往村委会,希望李村长能出面调解。

可刚到村口,他就被一群村民拦住了。

"林毅,我们想清楚了,"老赵站在人群前面,态度强硬,"要么按我们说的涨价30%,要么死心吧!"

林毅皱眉问道:"这是村里所有人的决定吗?"

"当然!"老赵自信满满,"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

林毅环顾四周,发现确实有不少村民,甚至包括曾经支持他的人,此刻都站在老赵那边。

他深吸一口气,从包里拿出合同复印件。

"各位,我再强调一次,这是我们签订的合同。第七条清楚地写着交货义务和违约责任。如果你们拒绝履行合同,我有权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老赵冷笑一声,"你想在村里打官司?别忘了,这是谁的地盘!"

林毅正色道:"赵叔,做生意就该讲规矩..."

"少啰嗦!"老赵突然变得狠厉,"林毅,你是白石村人,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乡里乡亲的,有些事不用摆到台面上说。你要是硬要打官司,谁知道晚上你家老房子会不会着火?你父母还在村里住着呢..."

这番隐晦的威胁让林毅脸色骤变。

他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

"你们..."林毅气得发抖,但看着眼前这些熟悉的面孔,又不忍真的撕破脸皮。

李村长这时赶来,拉住林毅:"小林,别冲动。大家都是乡亲,有事好商量。"

林毅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好,我不强求了。但我要说清楚,这样做生意是没有未来的。"

他转身离开,老赵在背后喊道:"没了我们的萝卜,看你怎么做生意!"



回到加工厂,林毅立即召集了自己的几名核心员工。

"现在我们面临原料短缺的危机。"林毅直言不讳,"我决定马上考察周边村庄的萝卜质量,看能否找到替代来源。"

接下来的三天,林毅奔走于周边十几个村庄,详细考察萝卜品质、产量和村民意愿。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在三个村子找到了品质相当的萝卜,并迅速签订了收购协议。

新合作村的村民听说了白石村的事,对林毅的诚信和专业印象深刻,纷纷表示愿意长期合作。

林毅也吸取教训,在新合同中更详细地说明了各项成本和利润分配,确保村民充分理解合作模式。

一周后,"白石萝卜"产品线恢复了生产,品质丝毫未减。

市场上几乎没人注意到原料来源的变化,订单依旧源源不断。

与此同时,白石村的村民们终于坐不住了。

他们发现林毅真的没再来收购他们的萝卜,地里的作物眼看就要过季。

有人提议自行组织销售,但缺乏渠道和经验;有人建议降价找批发商,但价格低得令人心痛。

就在这时,一个自称"丰盛农产"的公司找到了村里,提出高价收购全村萝卜,甚至比林毅原来承诺的还要高15%。

老赵等人喜出望外,迅速组织村民与对方签约。

当天晚上,村里举行了庆功宴,老赵更是得意洋洋,喝得酩酊大醉。

席间,他掏出手机,给林毅发了一条短信。

村民老赵得意洋洋地发了条短信给林毅:"小林啊,告诉你个好消息,我们已经找到更好的买家了!出价比你高多了!这次我们要发大财了,不用看你脸色了!哈哈!"

林毅看着这条短信,眉头紧锁——因为他太清楚这个市场上有多少骗子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