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上海闷热的午后,陈志明捧着老板给的木盒走出公司大楼。
"二十年,说裁就裁,太老了不值钱。"他苦笑着摇头。
家里房贷未清,女儿即将留学,妻子正需要医药费。
"至少有点封口费。"他紧握着盒子,仿佛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当晚,陈志明打开盒子的手突然颤抖,泪水模糊了视线
——盒子里躺着的东西,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01
上海的早晨总是匆忙的。陈志明像往常一样,六点半准时起床,简单洗漱后,穿上那套略显褪色的深蓝西装。镜子里的他,头发已经有了明显的白丝,眼角的皱纹也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
"今天也要加油啊。"陈志明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这是他二十年来每天出门前的习惯。
陈志明在上海明达科技公司已经工作了整整二十年,从公司只有十几个人的小作坊,到如今的上市企业,他见证了公司的每一步成长。作为市场部的主管,他曾经带领团队拿下过无数大单,也曾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连续三个月没领工资。
去年公司引进了一批年轻人,大部分都是名校毕业的"高材生"。陈志明知道,这是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他也一直在努力适应新的工作节奏和技术要求。
"老陈,早啊!"电梯里,小李热情地打招呼。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是去年刚来的产品经理,说话总是带着一股子活力。
"早,小李。"陈志明笑着回应,"昨天那个项目方案做完了?"
"做完了做完了,我用了新的数据分析工具,效率提高了不少。老陈,有空我教你用啊,特别简单。"
陈志明点点头,心里有些酸涩。他知道小李是好意,但这种话听多了,总有一种被时代抛弃的感觉。上周末,他专门报了一个线上课程,学习那个新的数据分析工具,学到半夜眼睛都花了,最后还是一头雾水。
办公室里,陈志明打开电脑,发现邮箱里有一封来自人力资源部的邮件:《关于公司人员结构调整的通知》。他皱了皱眉,点开邮件,扫了一眼内容。
"为适应市场变化和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公司决定进行人员结构调整..."
这样的邮件最近半年已经收到过几次了。每次调整后,总有几个老员工会离开。上个月,和陈志明同期进公司的老王被辞退了,理由是"岗位优化"。老王走的那天,办公室里气氛特别压抑,大家都知道,老王的能力没问题,只是年龄成了他的负担。
陈志明深吸一口气,关掉邮件,开始整理今天的工作。他的团队最近在跟进一个大客户的项目,这可能是今年最重要的一单。如果能拿下,不仅能为公司带来可观的利润,也能证明他这个"老人"的价值。
"陈经理,王总叫你去一下他办公室。"秘书小张在门口说道。
陈志明心里咯噔一下。王总很少直接找员工谈话,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情。他整理了一下领带,快步走向总经理办公室。
王总,也就是王明远,今年四十出头,是公司的创始人。二十年前,他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带着一腔热血创业,是陈志明最早加入的员工之一。那时候,他们经常一起吃盒饭,一起熬夜赶项目,一起为了公司的未来畅想。
"志明,来,坐。"王总看到陈志明,笑着招呼他。
办公室里还有人力资源总监张丽。看到这个配置,陈志明心里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
"志明啊,你在公司这么多年,做出的贡献大家都看在眼里。"王总开门见山,"但是你也知道,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必须不断前进..."
陈志明安静地听着,心里已经明白了七八分。这些话他太熟悉了,就是开除员工的标准话术。
"所以,经过慎重考虑,公司决定进行人员结构调整。你的岗位..."王总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会有一些变动。"
"您的意思是,我被裁员了?"陈志明直接问道。
办公室里安静了几秒钟。张丽递过来一份文件。
"这是补偿方案,按照劳动法和公司规定,你工作二十年,可以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另外,考虑到你对公司的特殊贡献,我们额外增加了三个月的工资。"张丽公事公办地说。
陈志明接过文件,看了看金额,不算少,但也谈不上多。二十年的青春和汗水,就这么被简单地换算成了一个数字。
"我明白了。"陈志明平静地说,"什么时候生效?"
"今天下班后。"张丽回答,"你可以先回去整理一下个人物品。"
陈志明点点头,站起身准备离开。
"志明,等一下。"王总叫住了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这个,我私人送给你的。"
盒子是深棕色的木质,上面有精美的雕花,看起来很有年头。陈志明接过盒子,感觉有些分量。
"谢谢。"他简单道谢,没有多问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陈志明开始收拾东西。二十年的工作生涯,积累的东西其实并不多。几本专业书籍,几个纪念品,一些项目资料。他把它们装进一个纸箱,意外地发现这些东西竟然如此轻便。
"陈经理,听说您..."小林站在门口,欲言又止。小林是陈志明一手带起来的新人,现在已经成长为团队的骨干。
"嗯,公司决定让我离开。"陈志明微笑着说,"以后团队就靠你们了。"
"但是,那个大项目..."
"我已经把相关资料整理好了,你们按照计划推进就行。有问题随时可以打我电话。"陈志明说。
办公室里陆续有同事过来告别,有的人眼圈红红的,有的人拍着他的肩膀说保持联系。陈志明一一回应,保持着微笑,但心里却越来越沉重。
下班时间到了,陈志明拎着纸箱,最后看了一眼自己待了二十年的办公室。墙上还挂着去年团队建设时的合影,照片里的他站在中间,身边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
电梯下行的过程中,陈志明想起了二十年前第一次来公司面试的场景。那时候公司只租了一个小办公室,设备简陋,员工不到十人。王总亲自面试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做不到高薪,但我保证这里会是个有爱的大家庭。"
当时的陈志明刚刚结婚,正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他相信了王总的承诺,也真的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一路恍惚中,陈志明走出了公司大楼。五月的上海,天气已经开始变热,但他却感到一阵寒意。他看了看手中的盒子,猜测着里面可能装的是什么。按照王总的性格,可能是额外的补偿金吧。
想到这里,陈志明不由得松了口气。这笔钱或许能够解决目前家里的一些困难。女儿小雨今年大三,准备出国读研究生,学费和生活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妻子李芳去年检查出了甲状腺问题,虽然不是大病,但医药费也不少。
陈志明坐上地铁,人群中的他显得格外孤独。他拿出手机,想给妻子打电话,但犹豫了一下又放回了口袋。被裁员的事情,他还不想这么快告诉家人,至少今天晚上,他想保持一个完整的家庭氛围。
地铁上,陈志明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色,回忆起这些年在公司的点点滴滴。刚进公司那年,为了赶一个重要项目,他连续熬夜三天;公司第一次盈利时,王总带着大家去高档餐厅庆祝;金融危机那年,为了保住公司,他主动降薪;公司上市那天,全体员工在办公室开香槟庆祝...
这些回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闪回,每一帧都清晰可见,每一幕都充满情感。陈志明不禁问自己,这二十年,值得吗?
到家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多。小区的灯亮起来了,三楼的窗户透出温暖的光,那是他的家。陈志明深吸一口气,调整好情绪,然后迈步走向楼道。
"爸,你回来啦!"刚开门,女儿小雨的声音就传了过来。今天是周五,她从大学回来过周末。
"嗯,回来了。"陈志明放下手中的纸箱和盒子,挤出一丝笑容。
"志明,今天怎么这么晚?"妻子李芳从厨房走出来,手里还拿着铲子,"饭马上就好,先去洗手吧。"
温馨的家庭氛围让陈志明感到一阵暖意,也有些心酸。他脱下外套,走进洗手间,看着镜子里憔悴的自己,眼眶不由得湿润了。
"今天公司有什么事吗?怎么带了这么多东西回来?"李芳在餐桌上问道。
陈志明顿了顿,说:"公司调整了一下部门,我...可能要去新的岗位了。"
"哦,什么新岗位啊?"小雨好奇地问。
"还没确定,下周才知道。"陈志明含糊地回答,"吃饭吧,妈妈做的红烧肉真香。"
餐桌上,小雨兴奋地分享着大学里的趣事,李芳时不时插话,一家人说说笑笑。陈志明尽量表现得正常,但心思却飘向了那个盒子。
吃完饭,小雨去书房学习,李芳收拾碗筷。陈志明拿起那个盒子,走进了卧室。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心里有了更多猜测。
或许是额外的现金补偿?或许是某个贵重的礼物?或许是未来可能合作的项目资料?不管是什么,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这个盒子承载了陈志明对未来的一丝希望。
02
陈志明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了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