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几番“主动邀请”之后,美国总算把中国代表团“请”到了谈判桌边,外交部宣布副总理何立峰将前往瑞士,并将在期间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进行接触”时,全球舆论瞬间沸腾。
有人拍手称赞“中美关系破冰了”,也有人惊呼“中方终于让步”,但中方的深谋远虑绝不止表面这么简单,因为两大条件已满足,中方已经立于不败之地,这两大条件究竟是什么?
华盛顿的算盘
如果我们将镜头拉远,穿越新闻标题的迷雾,深入事件背后的外交棋局,会发现这场“会晤”并非所谓的“妥协”,而是中方早就布好的一步“缓而不退”的谋局。
中方在通报中释放的信号——“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得不到尊重。”
这句话,是对美国的回应,更是对全世界的宣示。
对话可以,但前提是对等、尊重与战略主动,而非屈从与忍让。
贝森特,作为特朗普政府中最具实权的经济官员之一,在内阁中拥有罕见的“贸易特权”,甚至拿到了原属商务部的部分职责。他是特朗普亲自挑选的谈判“利器”,也是对华强硬政策的坚定执行者。
这一次,贝森特飞往瑞士,表面上说是“参加会议”,实则是“围追堵截”。
贝森特在发言中说得轻巧,强调自己“本来是去跟瑞士谈”,只是“刚好遇上中方团队”,于是“决定在周末见一面”。
听起来像是一次偶遇,但这番话却在美国国内引发了不小的质疑声浪。很多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咱们跟瑞士有啥好谈的?人家本来就零关税。”这句嘲讽,几乎戳穿了美方自我粉饰的遮羞布。
从会谈时间就能看出中方的深谋远虑,恰恰选在两场关键外交战役告捷之后,没有急于与美国接触,而是等到手中握有足够筹码、形成强大外部支撑后,才从容落子。
这种节奏上的掌控力,恰恰体现出中国在这场大国博弈中的心理优势与战略定力。
相较之下,美国方面的姿态显得颇有些“找补”的意味。
在对华谈判上,特朗普政府至今没有一项关税议题取得突破,外交战绩几乎为零。更糟的是,极端的关税政策正在反噬美国自身,导致社会撕裂、企业反弹、物价飙升。
特朗普的支持率更是跌入历史低谷,白宫内部风声鹤唳,选情前景堪忧。
这一切,使得特朗普政府在对外博弈中失去了以往的强势姿态。他急需一次“外交胜利”来缓解内部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外交部在官宣中特意强调:“听其言,观其行。”这句意味深长的话,透露出中方对于此次会谈的真实态度——审慎、冷静、战略性极强。
可以说,中方并不期待美方能立刻让步,而是早早就做好了长期博弈的准备,哪怕协议在眼前,也不会轻信一纸承诺,而是要看对方是否真正履行。
毕竟就在中方宣布会晤前一天,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接受采访,还在说——“尼克松恢复对华接触是个错误。”
总的来说,这场瑞士会谈,则更像是一次“外交宣示”——不是为了求和,而是借此机会,让全球看到中美势力此消彼长的现实。
中国不再是那个等待美方“施舍谈判机会”的角色,而是一个在全球舞台上拥有主动权、话语权和影响力的真正大国。
北京的两大底气:东亚抱团,欧盟倒戈
中国显然看得比谁都清楚:现在,正是试探特朗普底牌的最佳时机。
除了美国现在国内矛盾不断,特朗普支持率暴跌,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全球战略布局已初现成果。不久前中国跟东盟十国加日韩刚在欧洲开了会,联合声明直指单边主义,力挺多边贸易。这等于亚洲主要经济体抱团,公开给美国关税政策“上眼药”。
更厉害的是,“10+3”会议还同意把人民币列为东亚储备货币之一,这对美元的传统老大地位,可不是小事一桩。
与此同时,中国跟欧盟的关系也热乎起来了。双方同意全面取消交往限制,以后经贸合作只会更紧密。甚至有风声说,中欧双边贸易可能会用人民币和欧元结算。这要是真成了,全球货币的格局又得变一变。
除了东亚这边的报团取暖,西方阵营也出了问题,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也没放过欧盟,加上美国在俄乌问题上“卖队友”,欧盟彻底寒了心。
5月6日,中欧宣布全面取消贸易限制,这意味着欧盟市场对中国敞开了大门,而美国却成了“局外人”。
欧盟的转向不仅缓解了中国压力,更让美国陷入“单打独斗”的窘境——盟友都不买账,特朗普的关税战还怎么打?
最后总的来看,从“10+3”的东亚共识,到中欧的战略协同,再到瑞士的中美接触,所有的外交动作,共同构成了一幅宏大的战略画卷。而这幅画,不是临时起意的素描,而是精心布局的长卷。
美国的“面子工程”能撑多久?
这次瑞士接触,中国把它定位成给紧张的中美贸易关系降温的“初步接触”,还不是正式的“谈判协商”。
中方选择在特朗普放话之后宣布会晤,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姿态:中国愿意对话,但不会跪着谈判;中国可以接触,但绝不退缩;中国的沉默,是为了更有力的出击。
这话里有话,意思是双方都明白,这么多年积下来的贸易疙瘩,不是一两次会谈就能解开的。想想2018年5月那次中美贸易磋商,虽然也说有建设中国的态度也摆在明面:要谈,美国得先认错,承认单边加征关税的不是,尊重国际贸易规矩,关税得降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水平。
中国话说得很白,“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得不到尊重”,也暗示自己没什么可退的了。美国没诚意,那就白跑一趟。
这姿态,也是做给其他国家看的:面对压力,“跪”是没用的,中国不会选这条路。不少国家也因此先等等,看中美接触出个什么结果再说。
现在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哪个国家都没最后搞定,战绩还是零。反倒是美国国内,社会撕裂,经济承压,特朗普自己的民调也跟着打晃。与其说是美国想跟中国谈,不如说是特朗普急着找个台阶下,好把他那不怎么灵光的关税政策给圆回来。
毕竟,这可是他吹嘘的第二任期“政绩”。要是收不了场,他个人和美国的脸面,恐怕都挂不住。瑞士这一趟,是真能缓和,还是新一轮博弈的开始?还得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