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食安办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行动。
这场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整治”的行动,不仅直击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的顽疾,更以雷霆之势撕开了行业潜规则的面纱。
食品添加剂乱象背后,
是千亿级的灰色利益链
食品添加剂滥用的问题,并非是近期才突然浮现的新鲜事物。多年以来,它如同一个隐藏在暗处,悄然渗透进食品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上,曝光了保水虾仁问题,其中多家公司被点名,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通过添加磷酸盐将虾仁增重40%的黑幕被无情地揭露。每公斤仅仅增加0.8元的成本,却能让终端售价实现翻倍增长。这些企业为了利益,全然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将添加剂的滥用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将原本应是安全放心的食品,变成了牟取暴利的工具。
这些乱象的背后,是盘根错节的灰色利益链紧紧交织。上游的化工企业,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将工业原料伪装成“食品级”进行销售。他们无视法律法规,无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将危险悄悄送入食品生产的源头。中游的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毫不犹豫地选择虚标配方,将违规的添加剂混入食品之中。他们为了追求利润,完全不顾及消费者的健康,将道德和责任抛诸脑后。下游的渠道商,也利用信息差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购买了问题食品,为整个行业的乱象推波助澜。
此次整治行动的显著特点在于全方位、无死角的“全链条整治”。从源头端、生产端、流通端有力地切断了非法添加剂的流通渠道,为食品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行业洗牌,在阵痛中重构生存法则
这场整治行动所带来的影响,绝非简单的优胜劣汰,而是对整个行业生态进行的一场深刻、彻底的革命性重构。曾经在蜜饯行业占据龙头地位的企业,投入数亿元巨资引进德国的无添加冻干技术。虽然这一举措使得生产成本激增25%,但企业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打开了产品溢价的空间,这一案例说明,只有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央视3·15晚会点名的4家“保水虾仁”涉事企业,近期已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没收涉案虾仁,累计罚款超800万元,随之而来的,是数千名员工面临失业的困境,企业多年的苦心经营毁于一旦。这一惨痛教训警示着其他企业,忽视食品安全,最终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对于企业而言,这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那些长期以来依赖违规使用添加剂来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的企业,将在整治行动中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而那些坚持诚信经营、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企业,则会在这次风暴中脱颖而出。企业经营者应当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采用更加天然、安全的原料,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减少对添加剂的依赖,企业不仅能够提高产品质量,还能够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从恐惧到信任的产业涅槃
消费者对添加剂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最初的“谈虎色变”逐渐转向理性判断。某电商平台的数据清晰地显示,“清洁标签”产品的搜索量同比暴涨300%,标注“零添加”的酱油销量超过普通产品4倍。这一数据有力地表明,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面对消费者的这种需求变化,企业不得不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全球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商之一痛定思痛,将原有32种添加剂配方大幅压缩至9种,并果断投资10亿元建设非油炸面饼生产线。这一战略决策,使该企业在2025年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7%,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企业深刻认识到,只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国际竞争格局也在这场整治风暴中悄然发生着变化。欧盟委员会在2025年更新的食品添加剂白名单中,中国产天然叶绿素提取物首次成功上榜,这一标志性事件充分显示出我国在植物基添加剂领域的技术突破。曾经,我国在食品添加剂领域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国际话语权不足。然而,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在植物基添加剂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产品获得了国际认可。这不仅为我国食品添加剂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中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更令人瞩目的是新修订的GB 2760 - 2024新增的23项检测方法中,有17项参考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最新标准。这一举措,为国产食品出口扫清了障碍。
某跨境电商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符合新规的膨化食品对美出口量在三个月内增长55%,彻底打破了欧美市场对“中国制造”的添加剂偏见。曾经,欧美市场对中国制造的食品存在诸多质疑和偏见,认为中国食品在添加剂使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然而,随着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提升,中国制造的食品逐渐赢得了欧美市场的信任,出口量大幅增长,为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
小结
这场风暴过后,留下的不仅仅是更加安全的餐桌,更是一个全新的产业逻辑。当“科技与狠活”从网络梗摇身一变成为全民监督的靶子,企业开始深刻反思自身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当消费者轻轻一扫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追溯每一克添加剂的来源时,中国食品工业正经历着从“被动合规”到“主动革新”的深刻蜕变。
此次整治行动不仅仅是对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的一次集中治理,更是对中国食品行业的一次深刻洗礼。它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维护食品安全的坚定决心,也让我们看到了企业在面对挑战时的积极转变,更让我们看到了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觉醒和力量。相信在这样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食品行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