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港媒爆料,歼-36不仅能在离家门口1000公里远的地方长时间巡逻,还能直接把美军轰炸机堵在外面。过去谁都以为美军可以肆无忌惮地在岛链外活动,现在想再悄悄靠近,恐怕要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安全。

美国空军的底气,正在被中国空军一步步瓦解。



新一代制空力量的出现

战略轰炸机是美国空军威慑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B-52H、B-1B,还是最新的B-21,这些大型飞机以远程、重载、持续滞空为优势,在过往几十年中,始终是美国全球影响力的象征。



过去,美军常常将轰炸机部署在关岛、夏威夷,依靠大航程和远程导弹,对亚太地区形成威慑。而中国空军由于航程和滞空时间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对这些远距离目标形成有效威胁。

歼-20战机的出现,拓宽了中国的空中打击范围,但其作战半径和载弹量仍然有限,难以在“第一岛链”外持续施加压力。



歼-36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空军战略能力的再次跃升。这款战机采用了更大的机体设计,起飞重量超过50吨,配备三台大推力发动机,航程提升到6000公里,作战半径达到3000公里以上。更大容量的燃油和武器舱,意味着它能在远离本土的空域长期巡逻,具备建立“禁飞区”的条件。



远程封锁能力的实现

要实现千里之外的空域封锁,首先需要强大的隐身性能。

歼-36采用了飞翼布局和复合材料,具备全频段隐身能力。不同于早期的隐身飞机只能对某些雷达波段有效,歼-36针对X波段、S波段以及L波段等多种雷达实现了低可探测性。这意味着即便美军使用高性能雷达,也难以率先发现和锁定歼-36。



其次是远距离侦测和打击能力,歼-36配备了新型相控阵雷达和红外搜索跟踪系统,能够在数百公里外发现大型目标,如B-52H、B-1B等战略轰炸机

美军轰炸机由于机体庞大,雷达反射面积大,在空中极易暴露。配合射程超过400公里的空空导弹,如霹雳-17,歼-36能在远距离上对轰炸机实施打击,而自身依靠隐身和超远航程,始终处于安全位置。



为了强化封锁效果,歼-36还可以携带新一代高超音速空空导弹。

根据媒体报道,PL-21空空导弹射程可达1000公里,具备多模制导和抗干扰能力。这样一来,即便美军轰炸机躲在第二岛链外,试图以远程巡航导弹进行打击,歼-36也能率先发起攻击,有效压制其行动空间。



在实战部署上,歼-36可以依靠空中加油和无人机协同作战,将巡航时间和作战弹性进一步提升。空中加油机的支援,使得歼-36能够在预定空域连续执行任务。而伴随无人机编队,则为其提供了更广的侦察网和电子对抗能力。

若有敌方战机护航,歼-36也能通过协同打击,优先清除加油机、预警机等高价值目标,削弱敌方整体空中作战能力。



美军轰炸机作战模式被迫改变

过去美军的战略轰炸机作战模式,是依靠远程、隐身和高空巡航,快速接近目标区域,发射远程导弹后迅速撤离。这样既能保持打击威慑,又能减少自身风险。但歼-36的加入,直接改变了这一模式。



首先,原本美军轰炸机依赖的“安全区”正在缩小。以关岛为例,距离中国本土约3000公里,过去这里一直是美军轰炸机的主要基地。歼-36的3000公里作战半径,使其完全有能力飞抵关岛周边空域巡逻。只要美军轰炸机起飞,就可能被中国雷达系统发现并跟踪。

战时,歼-36可提前到达相关空域进行布防,形成一道覆盖半径1000公里的禁飞区,美军轰炸机即使拥有射程较远的巡航导弹,也难以进入有效发射阵位。



其次,歼-36强大的远程打击和隐身性能,给美军带来极大压力。

如果美军轰炸机编队进入“第一岛链”以外空域,歼-36可提前部署在其必经路线,利用远距导弹进行伏击。加之空中加油和轮番巡航,封锁时间可持续数小时。

这样一来,美军轰炸机的生存空间被极度压缩,任何侦察和打击行动都将面临极大风险。



再比如,美军B-21“突袭者”轰炸机投入使用后,原本设想依靠极强隐身能力和远程导弹,突破中国防线。可歼-36配备的全新雷达及红外系统,专门针对隐身目标优化,能在较远距离发现并锁定B-21,令其难以发挥优势。

此外,歼-36的高载弹量和多用途能力,也让其在关键时刻承担“多面手”角色。空中巡逻、远程打击、电子压制、无人机指挥等多项任务,可同时完成。这样一来,解放军不仅能稳住“第一岛链”内的制空权,还可向“第二岛链”甚至更远区域进行空中延伸,极大拓展了战略纵深。



中国空军跨越式发展

回顾过去几十年中国战斗机的发展历程,从上世纪50年代仿制苏联机型起步,到自主研发歼-7、歼-8,90年代的歼-10、歼-11,到近年的歼-20,再到如今的歼-36,每一次迭代都凝聚了大量工程师、科研人员的心血。

早期中国航空工业技术基础薄弱,关键材料、发动机始终受制于人。

经过数十年自主攻关,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终于在隐身、雷达、航电、动力系统等核心领域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以歼-36为例,大量采用新一代复合材料和隐身涂层,配备国产高推重比发动机,雷达、传感器全面升级,整体作战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另一方面,配合大量国产空中加油机、无人机、电子战飞机等支援系统,形成了完整的现代化空中作战体系。

中国空军的装备更新速度,也在持续加快。从歼-20的批量列装到歼-36的多次试飞,每一次亮相都代表着中国空军战略思路的转变——从防御为主向积极进取、纵深打击转型。



歼-36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空军已具备远程制空和空域封锁的能力。美军轰炸机在西太平洋的活动空间被压缩,原有的作战优势正在消失。这一现实变化,反映出中国航空工业持续创新、积累厚积薄发的成果。

随着更多高端装备的加入,中国空军在维护国家安全、捍卫领空主权等方面的能力将持续增强。空中力量的提升,不仅改变了地区安全格局,也让每一位关注祖国安全的人都充满信心与期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