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提起宋代,除了《清明上河图》的繁华和宋词的雅致,还有一样东西值得一说,那就是“省油灯”。

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器具,却凝聚了宋代人的生活智慧,实实在在地帮老百姓节省了夜晚照明的油钱。

一灯如豆,也曾是“奢侈品”

在电力普及之前,漫漫长夜的照明主要依赖油灯和蜡烛。对于普通人家而言,蜡烛昂贵,油灯才是主流。不过,这灯油,烧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在《斋居纪事》中写道:“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寥寥数语,道出了一个生活小窍门。为什么瓷盏比铜盏省油呢?这背后可有讲究。



传统的油灯,通常是一个简单的敞口或半敞口容器,盛放灯油,中间插一根灯芯。灯芯吸油燃烧发光。

然而,铜、铁等金属灯盏导热性好,灯油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很快传递到整个灯盏,使得灯油温度升高。



油温一高,挥发速度自然加快,很多灯油还没来得及被灯芯吸收燃烧,就白白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这对于精打细算的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浪费。而且,油温过高火苗也容易跳动不稳,产生更多黑烟,熏得人眼鼻难受。



那么,陆游推崇的瓷质省油灯,究竟有何神奇之处?考古发现的宋代省油灯,多为瓷制或陶制,其核心结构在于“夹层”。

这种灯盏通常设计成内外两层,外层可以注入清水,内层才是盛放灯油的地方。灯油和灯芯在内胆中,而内胆则被外层的水包围着。



清水便是这省油灯的“独门秘笈”,灯油燃烧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热量,但由于外层清水的存在,这些热量会被水吸收,从而有效降低内胆中灯油的温度

油温低了,挥发自然就慢了许多,灯油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火焰也因此更加稳定,减少了跳动和烟雾。

据说,这种设计能节省近一半的灯油。不得不佩服宋人的智慧,用如此简单的物理原理,解决了生活中的大问题。



这种省油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推广。在宋代墓葬和遗址中多有出土,足见其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普及程度。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宋人生活智慧的物化体现。

一杯凉水降油耗,宋代“黑科技”不简单

进一步看,这小小的省油灯,虽不及四大发明那般耀眼,却同样闪耀着宋代科技创新的光芒。它体现了宋人观察生活、钻研物理现象并将其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水冷降温”这一原理,在今天看来或许平平无奇,但在当时能想到并将其巧妙运用于油灯设计,已是了不起的创新。它不需要复杂的工艺,也不依赖稀有的材料,一杯清水就解决了大问题。



这种务实的创新精神,贯穿于宋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应用、各种精巧的机械装置等,无不体现了宋人对技术细节的极致追求和改良精神。



省油灯的出现,与这种大背景息息相关。它不是孤立的个案,而是宋代科技树上结出的一颗贴近民生的小果实

宋代的科技成就,并不仅仅体现在高精尖领域,更体现在对日常生活的细致关怀和持续改进上。



对比某些朝代追求奇技淫巧、华而不实的器物,宋代的许多发明创造,如这省油灯,都带着浓厚的人间烟火气,服务于最广泛的民众。

这种“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即使在千年之后,也依然值得深思。

那么,宋人为何如此热衷于“省油”这样的小事?难道仅仅是因为“抠门”吗?



“穷”出来的智慧?宋朝的“抠门”美学

的确,宋代虽然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商品经济空前发达,城市生活丰富多彩。然而,繁华之下,并非人人都能随心所欲地消费。



一方面,宋朝长期面临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压力,如辽、西夏、金等,军费开支浩大,国家财政常感压力。

另一方面,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是生活成本。油脂在当时并非唾手可得的廉价品。



因此节约资源,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是维持生计的现实需求。省油灯的流行,首先是经济因素驱动的结果。

不过,将其简单归结为“穷”,则失之偏颇。宋代社会弥漫着一种崇尚节俭、反对奢靡的社会风气。这与理学思想的兴起与传播不无关系。

“存天理,灭人欲”的核心思想,虽然在后世受到诸多批判,但在当时,也确实对塑造社会价值观产生了影响,倡导简朴生活。



从宋太祖赵匡胤“一条丝缰用到底”,到宋仁宗不愿为一碗羊肉汤而开杀生之例,历代皇帝也多有提倡节俭的表率。士大夫阶层也以清廉简朴为荣,这种自上而下的导向,使得“节俭”成为一种社会公认的美德。



所以,省油灯的广泛使用,既有经济上的考量,更有文化上的认同,它体现了宋人一种“惜物”的观念,一种将智慧用于优化生活细节的“抠门”美学。

这种“抠门”,并非吝啬,而是对资源的珍视和对生活品质的理性追求

信息来源:《被忽视的科学之美——从宋代省油灯谈起》,环球网,2024年4月18日。

信息来源:《800年前的“省油灯”,你见过吗?》,半月谈新媒体,2024年4月15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