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仅仅一天的秘密会议后,2025年的教皇选举便尘埃落定。
当地时间5月8日(周四),罗伯特·普雷沃斯特红衣主教脱颖而出,当选为天主教第267任教皇,并取名“良十四世”,成为首位来自美国的教皇。
新教皇当选后首次向民众讲话时表示,他感谢所有枢机弟兄推选他为继承人。
“我们必须努力成为一个成为一个传教的教会,一个搭建桥梁、对话的教会,像这个广场一样永远张开双臂,接纳所有人、所有需要我们的爱德、我们的临在、对话和爱的人。”
他号召信众一同祈祷:“让我们为这项新使命、为整个教会、为世界和平祈祷,并恳请圣母玛利亚赐予我们特别的恩宠。”
他在圣彼得广场上先以意大利语致辞,随后转为在秘鲁多年牧职期间常用的西班牙语,全程未使用英语。随着其当选消息传出,利马主教座堂钟声齐鸣,当地民众纷纷表达希望他未来回访的愿望。
一、教皇更名的传统与象征意义
每位新教皇当选后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择自己的教宗名,象征着新任教皇的“第二次诞生”,意味着他在教会中的全新使命。这个习惯可以追溯到第一任教皇圣彼得,他的原名西门因信仰而改变。
天主教的历史上,并非所有教皇都会更改名字,但此做法已逐渐成为一种惯例。出于对前任教皇的致敬,或为了彰显个人的领导愿景,教皇们通常会仔细选择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名字。
二、良十四世的传奇人生
1955年,罗伯特·普雷沃斯特出生于芝加哥。他曾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州的维拉诺瓦大学,主修数学,而后在芝加哥天主教神学院进修神学。他27岁时,他被派往罗马深造,并于1982年正式被祝圣为神父。
1980年,他远赴南美洲的秘鲁,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传教生涯。在秘鲁的特鲁希略,他投身于奥斯定会的修道院管理工作,培养宗教领袖,参与当地的社区建设。
2014年,普雷沃斯特被时任教皇方济各任命为秘鲁奇克拉约教区的宗座署理,后来又任命他为奇克拉约主教。后来他再次回到秘鲁,继续为教会服务。2015年,他取得了秘鲁国籍。
2023年1月,方济各晋升他为大主教,一年后又任命他为红衣主教,担任梵蒂冈主掌主教任命事务的部门首脑,这是天主教会中最具权力的重要职位之一。
良十四世被普遍认为是“中间派”,他继承了教皇方济各关注社会正义、关爱边缘群体的传统,比如重视移民、贫困人口及环境问题。在某些教义议题上,如女性是否可以被授予执事圣职的问题上,他持保守态度,认为这涉及教会传统与圣统结构,需谨慎对待。
三、各国纷纷祝贺
良十四世的当选后,全球多国领导人纷纷向新任教皇良十四世表示祝贺,期望其任期成为和平、对话与人道价值的使者。
马克龙周四在社交平台向教皇表示祝贺称,这是“天主教会及其数百万信众的历史性时刻”。
法国总理贝鲁表示:以‘良’之名成为教皇——这是一位为穷人和工人代言的教皇。对全球十五亿信徒而言,他带来了跨越国界的和平与兄弟情谊的希望。”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发文称:“热烈祝贺良十四世!对我们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份莫大的荣耀与激动。”他还表示,自己“期待”与新任天主教会领袖会面。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称良十四世的首次讲话是一次“对和平、兄弟情谊与责任的有力呼吁”,并表示意大利“以尊重与希望”看待这份“延续教皇方济各精神轨迹的灵魂遗产”。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送上“最诚挚的祝贺”,赞扬良十四世致力于和平与对话,“希望他的教皇任期能在智慧与力量的引领下,带动全球天主教社群并启发世界”。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表达祝贺,盼望梵蒂冈继续在“道义与精神层面支持乌克兰”,以恢复正义、实现与俄罗斯的持久和平。
俄罗斯总统普京则强调对与梵蒂冈保持“建设性对话”的信心。他表示:“我坚信,俄罗斯与梵蒂冈之间建立的建设性对话与互动将继续以共同的基督教价值为基础发展。”
德国总理默茨表示:“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您通过这一职务为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信徒带来希望与方向。”
波兰总统杜达也向教皇致以祝贺,并称波兰作为传统天主教国家,“愿进一步加强与圣座间独特的纽带”,共同致力于“共享价值、公共福祉与世界和平”。
英国首相斯塔默则表示,良十四世的当选是“英国及全世界天主教徒深感喜悦的重要时刻”,也象征着教会迈入新的篇章。他期待与教皇展开合作。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则希望新教皇能在全球范围内“强化捍卫人权”。他表示:“愿良十四世任期能在一个亟需希望与团结的世界中,推动更多对话与人道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