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我市频繁出现大风天气。在人们心中,春天往往是温柔和煦的,如“吹面不寒杨柳风”。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春天大风天气如此频繁呢?5月8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商丘市气象台台长、高级工程师张艳玲。
张艳玲表示,春季大风频发主要源于两大气候机制。一是大范围冷暖气团交换频繁。冬天主要是冷气团主导,夏天主要是暖气团主导,冷暖交换都不多。但在春天,冷暖交替很频繁,每一次由暖向冷的转换,也就是高纬度强冷空气南下时都会带来大风天气。二是与高空大风能量向地面传导有关。春分节气过后,太阳的“热力”骤升,导致地表和近地面空气升温迅猛。但在高空,大气还保留着冬天气温低、风力大的特点。当地面和高空的温差很大时,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就很频繁、剧烈。在这种情况下,上层高空的大风能量很容易传导到地面,让地面的风变得更大。这也是春天晴天时风力通常远大于夜间及阴天时风力的原因。
“去冬至今春,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偏强,不断向南方输送强大的冷空气,冷空气不仅频率高,而且强度远超往年,使得华北地区持续遭受侵袭。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全国降水量明显偏少,干旱少雨导致地表大面积裸露,摩擦力减小。当冷空气南下时,风速的衰减程度微弱。”张艳玲说,春分节气过后,地表和近地面空气升温迅速,仿佛一夜之间,炎热夏季已经到来。然而,高空大气依旧保持着冬日的低温和强风特性。这种地面与高空之间巨大的温差,使得冷暖空气频繁且剧烈地上下运动。在这场较量中,上层高空的大风能量极易传导至地面,进一步加剧了地面风力,使得河南等地的大风天气更加频繁。
张艳玲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市未来大风天气增多的可能性不容忽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加剧,导致大气能量累积,这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引发强对流天气,包括雷暴大风等极端天气。
据悉,大风预警信号分为蓝、黄、橙、红四级,代表不同风力威胁。风力6级以上或阵风7级至8级时,蓝色预警启动;风力8级或阵风9级时,黄色预警发出,此时风中危险增加,应避免靠近易被风吹落的物体。
张艳玲建议,面对大风天气,市民首要选择是躲避在安全的室内,尽量减少外出活动。若必须外出,务必做好全面的防护。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大风天气严禁高空作业。此外,市民还需密切关注大风可能伴随的沙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如诱发呼吸道疾病等。
来源:京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