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记者从安徽省住建厅获悉,由该厅组织编制的《城市生命线工程监测设备质量管理标准》已形成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公开征求意见,2025年5月30日前可将意见反馈。安徽拟将在全国率先规范城市生命线工程设备质量管理要求,提高城市安全风险预警响应能力。

将率先规范城市生命线工程设备管理

城市生命线工程,是指维系城市正常运行、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工程,包括城市燃气、供水、排水、热力、桥梁等系统和设施。

当前,全省各地市基本建成以燃气、供水、桥梁为重点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同时,安徽已建成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监管平台,接入16个地市城市生命线监测设备共16.3万余套传感设备。

由于安全监测系统涉及领域多、范围广,设备类型数量多,且各领域间分条块管理,给日常监管特别是设备质量管理带来了较大挑战。因此,建立监测设备质量管理标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全省城市生命线工程质量与安全风险预警响应能力,为城市安全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安徽将在全国率先规范城市生命线工程设备质量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生命线工程标准体系,形成“全流程、全链条、全体系”管理规范。

监测设备不应对周边环境造成危害

城市生命线工程监测设备,相当于不可缺少的“心电监护仪”,可有效保障生命线工程监测数据稳定、可靠。其中,包括监测浓度、压力、流量、位移、应变等参量的设备。

征求意见稿提出,城市生命线工程监测设备应与新建城市生命线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城市生命线改建、扩建工程应依据风险评估结果,通过加装监测设备满足城市安全运行需求。

监测设备应采用节能环保型设备,安装、运行和维护中不应对人员的健康或周边环境造成危害。积极推动创新技术的应用,逐步推广在线监测、带电监测、智能分析诊断等技术的应用。

城市生命线工程监测设备类型,应根据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综合管廊、桥梁等基础设施的监测对象和指标来确定。

比如,传感部件使用寿命不应低于5年,具有防水、防腐、耐高低温等性能。其中,燃气类监测设备的传感部件具有防爆性能,供热类监测设备的传感部件最高工作温度不低于120℃,安装在管道或桥梁上的传感部件要采取抗振动、防松动措施。

风险高区域优先开展标定校准

征求意见稿还明确,监测设备的布点与选型应综合考虑监测对象、使用环境、安装和运行维护等环节的要求,长期稳定、可靠运行,易于维护。对于存在或可能积聚毒性、爆炸性、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应设置连续的监测和报警装置。

监测设备运行期间,要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计量或检测机构开展标定校准工作,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风险高、重点防护等监测区域优先选取。标定校准完成后,进行质量评价,评价满足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吴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