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特朗普口风又双叒叕变了。当地时间5月8日,特朗普在白宫表示,中美将在本周末就贸易问题展开“实质性谈判”。随即,特朗普话锋一转称,对中国商品征收的145%关税“已无上调空间”,因此未来势必下调。



而在前一天,也就是当地时间7日,特朗普的态度还很强硬,他声称,“美国不会为了重启与中国的贸易谈判,而降低对华实施的145%高关税。”短短48小时内,特朗普对华措辞的变化,恰恰体现了他反复无常的行事风格,也说明特朗普带给世界最大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性”。

不过,问题来了,怎么个降法,特朗普政府会将对华关税降至什么程度?对此,美国《纽约邮报》8日报道称,美国政府正在考虑,最快下周将对145%的对华关税,最低降至50%,区间在50%到54%之间。

事实上,早在当地时间7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就先一步放出对华降税的风声。当天,贝森特在听证会上表示,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对儿童汽车座椅、婴儿推车等其他其他婴童出行必需品,实施关税豁免。



至于为何选择这一领域,原因很简单,按照美方相关从业人士的说法,美国近97%的婴儿车和87%的婴儿汽车座椅,都来自于中国。这和此前特朗普免除手机、电脑等部分电子产品的关税如出一辙,这些产品的供应链都与中国密不可分。

眼下,距离中美高层在瑞士会面的时间越来越近。我商务部日前发布消息称,中美经贸牵头人何立峰将于5月9日至12日访问瑞士,期间将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进行接触。在此之后,也就是5月12日至16日,何立峰还将访问法国,与法方共同主持第10次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

有分析指出,中方在发布的消息中,没有用到“谈判”一词,而是用的“接触、会谈”;至于美方,则是发布了本周晚些时候,贝森特与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前往瑞士和中方进行贸易谈判的消息。不过,有美国官员称,中美此次会面将在5月10日举行。



由此可见,中方此次在欧洲的行程有两个,先去瑞士后去法国。而贝森特看上去,更像是特地抽空去瑞士与中方会面。因此,谁主动,谁被动,不言自明。要知道,5月9日,正好是对等关税生效满一个月的日子,那么中美为何选择在此时谈呢?

有分析认为,关税战持续至今,双方都感到压力巨大,就连美财长贝森特也承认,当前对华145%关税“难以长期维持”。在此背景下,美方近期以来,多次放风将调整关税政策,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多次寻求与中方就关税问题展开谈判。而中方在进行评估之后,同意与美方进行会面。

至于会谈地点为何选择在瑞士,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地理距离对等,瑞士距离中美都有差不多8000公里的距离,而双方时差也都只有6个小时,这也很好体现了“对等”原则。早在2021年,中美高层就曾在瑞士苏黎世举行过会谈。第二个原因,则是会谈选择在第三国,能够避免主场外交的舆论压力。



总的来说,这次中美高层在瑞士到底谈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方。如果华盛顿依旧保持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那么会谈结果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当然,考虑到此次会面,特朗普并没有让极端对华鹰派——美国贸易顾问纳瓦罗上场,而是由相对理性务实的贝森特充当牵头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美方还是想要与中方围绕贸易问题好好谈一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