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由马丽主演的电影《水饺皇后》登录全国各大院线,这部根据水饺品牌“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亲身经历演绎而成的电影,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这位传奇女性的身上。
今天,借助《水饺皇后》电影上映机会,我们一起重温一下“臧姑娘”和她创立的品牌——湾仔码头的故事。
1
身世坎坷
臧健和, 1945年出生于山东日照五莲山一个小乡镇里。在她14岁时,日照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父亲为了谋生,离开家就再也没有音讯。母亲无奈带着她和妹妹离开日照,辗转来到了青岛。
为了养活她和妹妹,母亲只能给人缝补衣服挣点零用钱。将母亲的辛苦看在眼里,臧健和高中毕业后,就放弃学业,开始做工帮母亲养家,在当地医院做了一名护工。
在医院,臧健和遇到了一位来自泰国的华侨医生,两人相互倾心,喜结连理,时年臧健和24岁。婚后,臧健和生了两个可爱的女儿,生活平静而幸福。
1974年,一封电报的到来,打乱了他们的生活。电报上说,丈夫的父亲患重病,让他尽快回泰国。就这样,丈夫怀着不舍的心情告别了家人,并保证回泰国后就给臧健和和两个女儿办手续,接她们一起回去。
这一等就是三年。1977年,臧健和终于等到了丈夫办好的香港护照等手续,带着孩子从山东漂洋过海来到泰国。
然而,让她心寒的是,她见到的不仅有丈夫,还有丈夫的新妻子和儿子。原来,泰国支持一夫多妻制度,这让一直接受中国一夫一妻制影响的臧健和痛苦不已,自己跋山涉水来寻找丈夫,得到的就是这样一个结果?她不能接受。
更让她不能接受的是,在和丈夫家人相处的短短一段时间内,她发现,丈夫的家人重男轻女,对自己的两个女儿充满嫌弃。这让她下定了决心,离开泰国,离开丈夫。
2
香港码头摆摊
成街头水饺皇后
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没有工作,没有积蓄,离开了丈夫能去哪里呢?回山东,实在无颜面对江东父老。鉴于丈夫给她办理的是香港护照,她决定暂时就在香港落脚,反正自己有手有脚,不论到哪里总能活下去。
她在铜锣湾旧电车厂附近的一个旧楼里租了一个仅有4平方米的小房子,尽管没有窗户,没有家具,仅有一张上下铺,但是,她们总算是在香港安定下来了。
下一步就是找个工作。
作为一个山东人,臧健和不会英语,也不会说香港话,找工作时只能连说带比划,高薪和轻松的工作就不用想了,最后,一家酒楼同意让她做杂工,也就是洗碗、拖地等脏活累活,工资也很低,每月仅有600元。
这点钱,当然不足以维持母女三人的日常开销,她只能又找了多份工作。
尽管每天都要工作很久,臧健和却非常满足,她迈出了在香港立足的第一步。
之后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她连这个最底层的工作也干不了。那天,臧健和在搬运货物时,被一位同事撞伤了腰。在医院看病的时候,她又被检查出患有糖尿病,不能太劳累。
臧健和受的是工伤,但是,酒楼老板却不仅不想赔偿,还想连工资也不给她。臧健和非常生气,最终在一位正义律师的帮助下,酒楼老板才同意赔偿臧健和3万元赔偿金,并支付4500元的工资。臧健和很有骨气地表示,不要赔偿,只要自己应得的工资。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在臧健和为未来发愁的时候,一位朋友来看望她,她为了感谢朋友,包饺子给朋友吃,朋友尝后,大为赞赏:“你这手艺,都可以开饺子店了。”
朋友一句无心的话,却让臧健和心中一动,对啊,自己可以卖水饺啊!时间自由,累了就休息。
臧健和观察发现,香港人出行主要依赖航运,码头人流量很大,所以,她最终选定了湾仔码头摆摊。
臧健和的水饺摊开业后,因为干净卫生,口味独特,价格便宜,很受人们欢迎。但是,时间长了,臧健和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顾客经常会剩下很多水饺皮。她详细询问才知道,香港人吃水饺讲究皮薄馅大,而她是传统山东水饺的做法,外皮略厚些,能吃出面香味且不易破皮,所以香港顾客吃不惯。
针对顾客提出的这个意见,她认真听取,积极改进。为了做出适合香港人口味的水饺皮,臧健和试用了几十种面粉,最后成功擀出又薄又劲道的饺子皮。
馅料方面也是,山东饺子讲究咸、香,香港顾客则喜欢清淡、香而不腻,她也着力进行改良。臧健和始终坚信饺子的品质来源于食材,面粉用最筋道的,馅料也挑选最新鲜的蔬菜和肉。
她很注意卫生,摆摊时,头上戴着白色的帽子,家里也经常除虫,厨房和摊位也打理得很干净,这给顾客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赢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成为湾仔码头一道知名美食。不少人慕名而来,臧健和就以码头的名称给自己的水饺命名 “湾仔码头”,湾仔码头品牌由此诞生。
时间来到1978年,臧健和的水饺小摊火遍香港,一家报社记者品尝后,结合臧健和的个人经历,写了一篇文章,自此以后,臧健和“街头水饺皇后”的大名传遍大街小巷。
3
创立“湾仔码头”品牌
从路边摊升级为工厂生产
带着“街头水饺皇后”的美名,臧健和曾经创下了湾仔码头众多摊贩中6小时卖出去1000份水饺的最高记录。
臧健和的摆摊生涯一直持续到了1982年。这一年,她迎来了人生的最大转机。在香港经营了20多年的日本最大的零售商——大丸百货找到她,想与她合作。
原来,大丸百货老板小女儿很挑食,但是,对于湾仔码头水饺却情有独钟,这让大丸百货的老板坚信湾仔码头肯定有市场。
当大丸百货的老板知道,湾仔码头的水饺竟然是在一个地摊上包制的之后,大为震惊。他表示,愿意帮湾仔码头申请营业执照等证件,但是需要用大丸百货的名字和包装,以大丸百货的名义销售。这遭到了臧健和的拒绝,她认为,这样以来,自己的积累的品牌知名度和技术工艺就拱手让人了。
无奈之下,大丸百货老板只得让步,湾仔码头水饺开始出现在大丸百货的香港分店中。借助大丸百货,“湾仔码头”开启快速发展之路。1985年,臧健和开设了第一间水饺工厂,随着规模扩大,后又相继开办了三家水饺厂。
也是在这一年,TVB以臧健和为原型的电视剧《水饺皇后》在香港上演,她成了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
4
从品食乐到通用磨坊
湾仔码头引领水饺行业升级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美国一家名为品食乐的公司主动找上了臧健和,想要合作。
作为哈根达斯的母公司,品食乐拥有现代化的管理系统,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生产线、先进的HACCP食品安全控制系统,臧健和参观过其现代化工厂后,更清楚地知道了湾仔码头的不足之处。
最终双方达成合作,湾仔码头出让部分股份给品食乐,共同出资在香港建了一个12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基地。
同时,在品食乐的强力运作下,“湾仔码头”快速在上海、广州建起现代化工厂,进军内地市场,并推出手工包制的馄饨、汤圆、云吞等新产品,产品品类不断丰富。
1999年,湾仔码头水饺销售额达5亿元,牢牢占据华东冷冻食品市场的半壁江山。
2001年,全球第六大食品企业——美国通用磨坊收购品食乐,其超强的资金能力和冷链优势帮助湾仔码头实现了更高速的全国扩张。彼时,中国商超体系以及冷链物流设施尚不完备,通用磨坊以向商超赠送冷柜的方式,使湾仔码头得以在全国迅速铺货。
2010年,湾仔码头已经可以做到年入60亿,成了真正的水饺皇后,成就足以和国民熟知的“老干妈”并驾齐驱。
在国内, 湾仔码头与思念、三全形成冷冻米面行业三足鼎立的格局。
从摆摊开始,臧健和就始终坚持做好产品,严把食品安全,在她的用心经营下,湾仔码头自进入内地市场以来,就被认为是“高端水饺”代名词,吸引本土企业三全、思念分别推出状元水饺和手打天下水饺,推动了速冻食品行业的升级换代,引领行业竞争重点转为品质之争,督促行业不断向中高端方向发展。
很长一段时间,臧健和都是湾仔码头的形象代言人,产品包装袋上那个胖胖的阿姨和“妈妈的味道”的广告语给予了消费者极大的信任感。
然而,2019年,噩耗传来,臧健和逝世,世间再也没有臧姑娘,但是,她坚忍不拔、勇于创新、坚持做好产品的精神却永远流传,历久弥新……
欢迎大家分享并推荐我们的文章。
亲爱的读者朋友,微信改了推送规则,不星标就会收不到我们的最新推送!星标《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及时接收每日新鲜的推文,希望我们像以前一样,每日相见!
作者:吕翠平;来源:冷冻食品(ID:ldzk001),转载已获得授权。
封面图来源:湾仔码头官方微博;
转载授权及媒体商务合作:Amy 微信(13701559246);
更多行业前沿资讯和优质供需资源对接,扫码添加「食品创新官」Cherry即可进群。
相关内容推荐
转型“减肥水”,月销1个亿,咖啡新风口是“功能性升级”?
降价 24 次,年赚 43 亿!一瓶蛋黄酱凭啥“统治” 日本厨房百年?
山姆、盒马疯抢的HPP,被新玩家盯上,下一个爆发增长期要来了?
三连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