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县盐碱地长出的“鸡跳脚”玉米面火了。



2024年7月,它入选《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成沧州唯一入选农产品。这玉米名儿怪,因植株矮,鸡跳脚能叨着玉米粒得名。亩产撑死400斤,比普通玉米少一半还多,价格却贵三倍。

沧县南堤村书记袁振强,是这宝贝的“伯乐”。他平时爱走村串户收“老物件”,专找压箱底的农作物老种子。

去年腊月,他在五保户土坯房里,发现了差点绝迹的“鸡跳脚”玉米种。



那房子漏风又破旧,种子藏在房梁、炕头、墙缝里,像藏着宝。

老袁捧着这些“土疙瘩”,眼睛都亮了,直说这是老祖宗的金疙瘩。“鸡跳脚”玉米秆矮墩墩,才一米不到,像玉米界的“小个子”。

可就这“小个子”,让农科院专家都点赞,说它耐盐碱基因太宝贵。南堤村三千亩盐碱地荒了十几年,种啥都不长,它却扎了根。



结出的玉米粒比普通的甜,熬粥更是香飘半条街,城里人开车来买。可一开始,村民都不看好,嫌它产量低,怕挣不到钱。老袁咬咬牙,自己掏钱包销,还把玉米碴做成速食粥包。

配上沧州金丝小枣,三块钱的玉米,卖出了三十块的身价。

现在村里媳妇可神气,说以前玉米论吨卖,现在“鸡跳脚”论克卖。



合作社2000亩地,年产350吨,成了绿色食品,市场抢着要。省农科院王教授研究半个月,直拍大腿,说这基因够搞十年育种。

老袁的办公室像个种子博物馆,挂着44个老品种,成了网红打卡点。领导来看了都说,这些种子比文物金贵,得在地里活着传下去。

现代农业追高产,可杂交品种怕天灾,老品种却像“打不死的小强”。旱了涝了盐碱了,“鸡跳脚”照样结穗,抗灾能力强得很。



现在沧县热闹了,农大教授来取经,电商平台谈合作,非遗中心来考察。

合作社上了全自动加工线,真空包装的粥包,扫码能看种植故事。老袁说,老祖宗的宝贝,得用新法子传下去,这叫老树开新花。

有人纳闷,产量低的老品种,为啥比高产玉米更值钱?



您想啊,它带着耐盐碱的本事,藏着老辈人的智慧,还有那乡愁的味道。

城里人吃惯了大棚菜、高产粮,就念着这口小时候的香。可老种子保护也不容易,好多差点绝迹,全靠像老袁这样的人到处找。要是没他们盯着,这些宝贝说不定就没了,多可惜。

“鸡跳脚”的事,给咱提了个醒,老种子是宝,得好好护着。它们揣着对抗气候变化的密码,说不定哪天就派上大用场。

乡村振兴要靠啥?像这样的“土宝贝”,说不定就是把金钥匙。

您说,这老品种的价值,是不是比产量更金贵?关注天气号,了解更多三农天气事,咱接着唠。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请以官方发布为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