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原志愿军60军军长韦杰逝世病逝,在弥留之际说道:“我认为,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180师失利,把棍子打在180师屁股上是不公道的……”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韦杰军长是180师的上级,他为何这么说呢?
1914年,韦杰在广西一个贫困的壮族农户家庭中出生,早年加入当地的农民自卫队,投身农民暴动,踏上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革命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无数次生死考验的韦杰,迎来荣耀时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可在韦杰心中,始终有一道难以释怀的阴影,那就是抗美援朝战争中180师的失利,这是他军事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挫折,也是心中永远的痛。
1950年,朝鲜战争骤然爆发,为确保国家安全,积极援助朝鲜人民抵抗美国的侵略,中国人民志愿军接到命令,跨过鸭绿江,参与到这场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中。当时,韦杰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的军长,亲自率领部队奔赴前线。
在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中,60军被赋予在楸谷里至大龙山地区的任务,深入到敌人的腹地,割裂美韩联军的联系,牵制住包括陆战1师在内的美军精锐部队。
战争局势瞬息万变,60军麾下的179师和181师因战略需要被临时调往他处,这使得原本由三师共同承担的作战任务 ,几乎全部压在180师的肩上。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180师的战士们却满怀豪情,踏上征途。
在北汉江的彼岸,他们成功占据战略要地,发起夜间突袭,英勇行动成功地牵制美军两个师的兵力,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创造有利条件。
随着战线的不断扩展,180师开始面临困境,补给线被敌人无情地切断,粮食和弹药变得日益稀缺。即便是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180师的战士们依然坚守阵地,毫不退缩。
可由于信息传递上的失误,志愿军司令部下达的撤退命令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这导致180师在敌人的包围中孤立无援。
在孤立无援且后勤补给匮乏的严峻形势下,180师不幸落入美军的重重包围中,更为严峻的是,该师在行动过程中发现,原本预定的渡口已经无法使用。
为继续执行任务,广大战士们不得不依靠临时拉起的电线,冒着生命危险渡过汉江,许多英勇的战士在冰冷的江水中献出宝贵的生命。
好不容易渡过汉江后,180师又遭遇敌人的猛烈追击,面对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绝境,180师被迫采取分散突围的策略。在突围过程中,他们遭遇美军更为猛烈的火力攻击,最终还是未能避免被俘的厄运。
180师挫败在志愿军内部引起广泛的重视,关于其失败的原因,各方意见不一。有观点认为,这是由于180师领导层的指挥失误所致,另一种声音则认为,这是由于志愿军司令部、兵团与军部之间的命令矛盾所引起的。
韦杰对此持有更为客观和全面的看法,他认为,单纯将180师的失利归咎于他们自身是不公正的。在韦杰的回忆录中,详细列举导致180师失利的七大因素,其中外部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多达五条,内部因素则仅占两条。
韦杰指出,第五次战役的初衷是积极的,在具体的作战指挥上却存在明显的不足。战役所设定的目标和任务远远超出志愿军的实际作战能力,导致兵力与火力被过度分散。
更为严重的是,通讯联络的不畅、后勤保障的薄弱、兵力部署的零散以及指挥体系的不严密等问题,都成为制约战役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韦杰在回顾时提到,180师的领导层在危机时刻显得有些失措,指挥上也出现偏差。不过,他同时也对广大干部战士在战斗中展现的勇敢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韦杰认为,鉴于当时的极端情况,180师的挫败几乎是无法扭转的,若能避免一些策略上的错误,那么损失或许能够被进一步缩减。
1987年,韦杰因疾病离世,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仍念念不忘地为180师辩护,说道:“把棍子打在180师屁股上是不公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