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局势出现重要转折。5月6日,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美国与也门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为双方持续数月的军事对抗按下暂停键。

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在白宫证实,胡塞武装同意停止威胁中东水域航行安全,在此基础上美国将停止对胡塞武装的轰炸。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兼首席谈判代表阿卜杜勒-萨拉姆当地时间5月7日回应称,只要美方切实履行承诺,武装组织也将遵守停火。不过,他特别强调该协议“不适用于针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

美国与胡塞武装突然达成停火协议,出乎许多人意料。在美国和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的当天和前一天,美国与以色列军队联合对胡塞武装控制的多地发动了密集空袭,萨那国际机场等多处战略要地遭受重创。此外,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以色列事先并未获悉特朗普有关胡塞武装的表态。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美以表面上一致打击胡塞武装,但实际上双方的长期目标存在明显差异。美国试图通过打击胡塞武装施压伊朗,迫使伊朗在一些问题上让步,而以色列则希望借此搅黄美国和伊朗之间的对话。此次停火协议的达成,或许预示着美国正调整策略,将注意力转向寻求与伊朗在核问题谈判上取得进展。


当地时间2025年5月7日,也门萨那,遭以色列空袭的也门萨那国际机场损失严重。图/IC photo

胡塞武装与美国“握手言和”

长期以来,阿曼一直是美国与胡塞武装之间的调解人。直到5月6日,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在宣布美国和胡塞武装达成协议时说,未来双方将不再互相攻击,包括不得针对红海及曼德海峡的美国船只,以确保航行自由和国际商贸航运的顺畅。

这场“握手言和”背后,是双方长达数月的激烈较量。

胡塞武装目前控制也门约三分之一领土和七八成人口,并占据萨那和红海重要港口城市荷台达。胡塞武装控制区还涵盖也门约三分之二的红海沿岸,其控制力辐射至在全球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曼德海峡。

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胡塞武装多次以支持加沙地带为由,在红海等水域用无人机和导弹袭击与以色列有关的船只,包括美国及其盟国的商船和军舰。2024年年初,美国联合英国等对胡塞武装发起联合军事行动予以回击。虽然2025年1月加沙停火协议达成后,胡塞武装暂停袭击,但以色列近期再度封锁加沙,胡塞武装于3月11日宣布恢复针对以色列船只的通行禁令。

3月15日,特朗普政府启动对胡塞武装的新一轮空袭,这是其上任后在中东的首个主要军事行动。据悉,此后美国对也门胡塞武装目标进行了超过800次的空袭,还在也门附近水域部署有“哈里·杜鲁门”号和“卡尔·文森”号两个航母作战编队。胡塞武装多次宣称使用导弹和无人机向“哈里·杜鲁门”号航母编队发动攻击。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政府突然转变对胡塞武装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的军事行动已陷入困境。阿曼政治分析师谢扎维对新华社记者说,美国意识到,空袭并未削弱胡塞武装袭击航道的能力,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激励其采取更激烈的对抗姿态,这可能促使特朗普政府最终决定停火。

同时,美国军事损耗巨大。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向媒体证实,3月15日以来,美国在也门已经损失了7架MQ-9“死神”无人机,总价值超过2亿美元。更早前,一架价值6000多万美元的F/A-18E型战机从“哈里·杜鲁门”号航母坠海后沉入水下。


当地时间2025年4月28日,也门萨那,当地遭美军空袭。图/IC photo

特朗普或转向美伊核谈判

美国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正值美国和伊朗进行核问题谈判的关键阶段。在王晋看来,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将注意力转向在与伊朗核问题谈判上取得进展。

“停止轰炸胡塞武装,应该是美国在向伊朗释放缓和信号。”王晋解释道,在美国的政治话语之下,胡塞武装的行动被认为得到了伊朗的支持,因此美国某种程度上将其与伊朗等同看待。过去数月的美军空袭,虽然有特朗普为“确保航行自由”和兑现对以色列安全承诺的因素在,但更重要的也许是通过打击胡塞武装间接“敲打”伊朗,从而对伊朗施加压力。

特朗普今年1月再度入主白宫后,重启对伊朗“极限施压”政策,威胁要将伊朗石油出口量“归零”,同时希望与伊朗“达成交易”。2025年3月初,特朗普致信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希望伊朗在两个月内接受新的核协议,否则会面临可怕后果。然而,哈梅内伊明确拒绝了这一要求。

伊朗不退让,美国再施压,但两国不愿陷入缠斗。因此,打击胡塞武装便成了美国对伊朗释放信号的一种方式。今年3月特朗普还曾表示,他将让伊朗对胡塞武装在也门发动的任何袭击负责。在袭击进行了大约10天后,伊朗表示愿意与美国进行间接谈判。

目前,美伊已经举行了三轮间接谈判,尽管原定于5月的第四轮会谈暂时推迟,但分析人士认为,美国与胡塞武装的停火,可能会为美伊谈判创造相对有利的条件。

美伊之间的第四轮核问题谈判原计划于5月3日在罗马进行,但由于调解方阿曼表示存在“后勤问题”,第四轮谈判被推迟。自4月中旬起,美伊两国在阿曼的斡旋下,已分别于4月12日、19日和26日进行了三轮核问题谈判,双方都宣称谈判结果“积极”。


当地时间2025年5月6日,美国华盛顿特区,威特科夫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宣誓就任美国中东问题特使,美国总统特朗普现场见证。特朗普表示,胡塞武装已经宣布他们不会再袭击并炸毁船只,美国会尊重他们的承诺,美国将立即停止对胡塞武装的轰炸。图/IC photo

以色列被排除在停火协议之外

当美国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时,以色列却发现自己俨然成了“局外人”。

过去数月,以色列与胡塞武装的军事对峙不断加剧。胡塞武装持续向以色列发射弹道导弹和无人机,而以色列则以数次袭击胡塞武装基础设施作为回应。局势在近一周来急剧升级:胡塞武装向以色列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发射了一枚高超音速导弹并命中目标,突破了以色列“箭”式反导系统以及美军部署的“萨德”反导系统的双重防御。内塔尼亚胡总理誓言采取不会“一次性完成”的报复,以军随即接连对也门荷台达港、萨那国际机场等关键基础设施发动打击。

就在军事对抗白热化之际,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使以色列陷入尴尬的外交境地。据央视新闻报道,5月6日晚些时候,一位知情人士向《耶路撒冷邮报》透露,以色列事先并未获悉美国总统特朗普有关胡塞武装的表态。特朗普的相关表态令以色列方面感到很意外。

这种沟通断层反映了美以在中东战略目标上的重大差异。王晋指出,尽管双方能在打击也门特定目标共同作战,但在战略层面的预期不同会导致他们在其他决策上的分化:美国的希望是“控局”,即控制冲突规模,避免陷入中东泥潭,同时借助军事行动创造与伊朗就核问题谈判的条件。而以色列试图通过军事打击“搅局”:除了削弱胡塞武装力量,还希望破坏美伊对话进程,防止双方达成可能影响以色列利益的协议。

就在美国和伊朗就核协议进行谈判之际,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4月27日再次呼吁拆除伊朗全部核基础设施,并警告说“糟糕的协议比没有协议更糟糕”。这与同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表态形成鲜明对比。特朗普表示,谈判进展“非常顺利”。伊朗外长阿拉格齐次日谴责内塔尼亚胡破坏美伊谈判。

更触动以方神经的是胡塞武装高层的接连表态:其最高政治委员会主席马赫迪·马沙特5月6日公开宣称将继续支持加沙。胡塞武装发言人兼首席谈判代表阿卜杜勒-萨拉姆5月7日强调,胡塞武装与美国的停火协议不会“以任何方式或形式将以色列包括在内”。这意味着即便美国和胡塞武装达成停火,以色列仍将面临来自胡塞武装的威胁。

“在巴以问题无法完全解决的情况下,胡塞武装就会继续向以色列发动攻击。”王晋分析,“这类攻击行动已成为胡塞武装证明其地区合法性、扩大地区影响的重要抓手,因此,该组织不会轻易收手。”

当前局势仍面临不确定性。新华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话报道称,以色列是否会在缺乏美国支持的情况下继续对也门目标发动打击,将成为观察地区局势走向的关键。同时,美国和胡塞武装是否真正遵守停火承诺,也将影响协议的实际效果。

新京报记者 朱月红

编辑 陈晓舒

校对 杨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