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蹲多了,思考也多了
每次逛商场、看电影、上高铁,我都怀疑人生:
男厕这边——畅通如高速,女厕那边——排队如春运。
你说咱们上个厕所怎么就变成了性别特供版“生存游戏”?!
有人问:“为啥不把女厕所设计得大点呢?让姑娘们别老站门口跳脚、抱臂、互相劝‘再忍忍’。”
这个问题啊,得从设计师的脑回路说起。
1. 设计师的脑子里,厕所只是个“格子”
在许多设计师眼里,厕所就像拼图:男厕和女厕面积对半切,格子摆好,任务完成!他们关注的是——“对称美学”“CAD图纸整齐”“预算控制精妙”,至于你女厕排到出口,他们OS是:那是运营的事儿。
2. 男厕效率堪比麦当劳自动点餐机
男厕所基本配置:
- 小便池(排排站)
- 大便坑(备选项)
一个男生平均如厕用时:40秒——120秒(极限)而且80%的时候只是“冲进来→一站→一冲→走人”,效率高得像卸货机器人。
3. 女厕:一场宇宙级多任务处理
女生上厕所是个复杂系统工程,内容可能包括:
- 内部结构层层叠叠(衣服、内搭、连体裤等)
- 生理期特殊工序(拆包、换、卷好、处理)
- 照镜子校妆(我说的是洗手台前的排队)
- 扶小孩、带爸妈、拎包包、压裙角……所以女生上一次厕所,时间往往是男生的2-3倍起跳。
而你却给她们分一样大的空间?这不是设计,这是陷阱。
4. 真要扩女厕,问题又来了
你以为把女厕面积一扩就天下太平?那你太天真了:
- 商场方一看:“啥?建大点要多花钱?”
- 男性设计师一想:“我上厕所都不用排,这不是很公平吗?”
- 甲方爸爸说:“这预算再砍砍,把洗手台做小点。”
于是最后设计图一敲定,男女厕依旧你2㎡我也2㎡,谁也不许多一砖。
那有没有人做对了呢?
还真有。
一些聪明的商场、机场,已经悄悄搞出了“女厕多蹲位比例原则”,甚至流行了“共享厕位制”:→ 空出来的男厕小便池位,灵活调整为女性使用。
还有高铁站上还设置了“第三卫生间”和“母婴室”,那真是人类文明的光!
结语:
如果你再看到女厕排队排成长龙,而男厕空空如也,不妨站出来说一句:
“不如把这面墙拆了,让女士们也体验一下通畅人生。”
毕竟,一个合理的厕所设计,关乎的是公共尊严,不只是“谁先蹲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