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编辑|t
引言
1859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殖民地农场主托马斯·奥斯汀放生了24只欧洲穴兔,开启了一场长达百年的生态浩劫。这些看似无害的兔子,在没有天敌、气候温和、土地平坦的澳洲迅速扩张,最终演变成全球最严重的哺乳动物入侵事件之一。
一个世纪以来,澳大利亚政府耗资超10亿澳元,尝试过病毒、围栏、毒饵等六种方式围剿野兔,均无果。
病毒失效、兔子抗药、生态失衡,澳洲举步维艰。而正是在病毒控制最关键的科研节点上,中国科研机构率先发现了“兔出血症病毒”,为日后澳洲生物控制奠定基础。这场跨越大陆的“兔疫战争”,将目光从南半球拉向中国实验室,在灾难中看见科研的光芒。
狂兔24只,咬穿了澳洲的地皮
1859年,维多利亚州吉朗镇,农场主托马斯·奥斯汀放生了24只从英国家乡带来的穴兔,目的只是为了打猎娱乐。
他当时无法预料,这些兔子将在短短十年内翻倍至百万级,随后横扫整个澳洲。奥斯汀同时放生的还有72只鹧鸪和麻雀,但真正失控的,只有这24只兔子。
穴兔有两个特性。第一,诱导排卵,交配即受孕;第二,产仔频繁,一年最多生60只。而澳洲大地,土壤松软,草本充足,几乎是穴兔的天然乐园。
不到五十年,兔群蔓延至整个大陆,从最初的维多利亚州,扩散至新南威尔士、南澳、昆士兰、西澳。扩张速度高达每年80英里,生态系统崩盘。
兔子挖洞导致草根裸露,引发土壤流失;啃食幼苗致林木绝收;破坏栖息地导致本土小型哺乳动物灭绝。澳大利亚的土地从牧场变成沙丘,原生生态几近消亡。
1887年,新南威尔士政府设立2.5万英镑重金悬赏兔害解决方案,收到1456份建议,包括巴斯德提出的细菌控制。但无一奏效,兔子越剿越多。
1901年,澳洲政府设立“皇家调查委员会”,开始大规模研究生物控制。兔子成了国家级安全问题。生态灾难叠加财政损耗,澳大利亚第一次在全国层面意识到这场灾难的长期性。
到20世纪初,野兔数量突破3亿只,而且呈爆炸式增长。农场主、牧民、环保组织、政府,都站在一条战线,却没有人能打赢这场“兔子战争”。
越是战线拉长,越是显出战法的笨重。澳洲政府接下来的六次围剿,便成了教科书式的失败案例。
10亿澳元换来的六张白纸
第一次围剿发生在20世纪初。澳洲政府修建了长达1800公里的兔子围栏,耗资巨大,围栏从昆士兰南部一直延伸至西澳,覆盖数百万公顷。结果兔子不是跳过去,就是直接打洞钻过去。
第二次尝试使用毒饵,但兔子进化出避毒本能,大量无辜本地动物死亡,生态更加恶化。
1950年,澳洲引入兔粘液瘤病病毒(Myxoma Virus),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生物控制实验。当时澳洲医生将病毒注射进两只兔子体内,病毒通过蚊子传播,迅速席卷大陆。90%以上兔子死亡,生态压力骤减。
但五年后,病毒毒性开始下降。兔子种群中的免疫型个体迅速繁殖。到1960年代中期,野兔数量回升,澳洲再度陷入危机。
1990年代,政府引进兔出血症病毒(RHDV),该病毒源于1984年中国江苏的首次爆发,被证明在48小时内致死率极高。病毒传播初期效果显著,但和粘液瘤病毒一样,随着时间推移,病毒变异、兔子免疫力增强,控制效果大打折扣。
2010年,法国报告了兔出血症病毒的新型变异株RHDV2,并在欧洲迅速传播。澳洲科学界尝试引进RHDV2,但效果依旧不及预期。澳洲政府在几十年内累计投入超过10亿澳元,围剿尝试六次,均告失败。
每一轮失败,不只是财政亏空,更是生态溃烂加深。澳洲本土植物群落几近灭绝,小型袋鼠等特有物种被迫迁移或直接灭绝,部分区域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起源在江苏,科研撑起兔战大后方
1984年,中国江苏首次发现一种全新病毒,兔出血症病毒(RHDV),迅速引起科研警觉。经检验证实,该病毒在感染后48小时内可引发肝脏出血,致死率接近100%。病毒的高传染性和高致死率,使其被中国科研团队列为重要研究对象。
中国科学家在病毒结构、免疫机制、传播路径等领域进行系统研究,为后续全球使用RHDV作为生物防控武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样本模型。1986年,RHDV传入欧洲;1990年代传入英国;1996年起,澳大利亚政府考虑在本土投放。
澳大利亚的病毒使用方案在本国科研体系支撑不足的背景下,极度依赖早期病毒文献。而相关病毒毒株的基因测序、传播机制报告、免疫抗性趋势,全都建立在中国科研机构1980-1990年代的原始实验数据之上。
中国并未直接主导RHDV2的投放或传播控制,但其在病毒起源、基础研究、临床数据归档等方面的科研基础,为澳洲后续使用病毒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数据支持与模型参考。
从1984年发现病毒起,中国的科研输出影响了欧洲与澳洲三十年的兔害战局。这种影响不是“救火队式”的介入,而是“防火墙式”的根基夯实。基础科研是全球生态防御系统中最稳固的一块砖。
至今,中国在病毒样本库保存、演化链记录、疫苗研发等方面保持全球领先。这不是输出病毒控制手段,而是输出科学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澳大利亚兔灾的生态史学思考-光明网-2020-06-01
关于在1859年带了一群兔子到澳大利亚这件“小事”-科普中国-2023-02-23
医生给两只小兔打了病毒,没想到全国90%以上的兔子很快都死了-万物杂志-2021-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