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故事根据资料改编,人物、时间、地点、情节、配图均为虚构,与现实无关,本文旨在宣扬正义,杜绝犯罪发生,并无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

"垃圾堆里捡的野孩子",学校里的同学常常这样嘲笑我。

也有邻居说我是一个"金疙瘩",总有一天亲生父母会来找。

可养母总是鼓励我:"小雨,不要理会别人怎么说。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

养母的话时常萦绕耳边,但我内心的疑惑从未消散。

直到多年后,我打开了养母的抽屉,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01领养

1975年的秋天,北方城市的风已经带上了刺骨的寒意。



张桂兰像往常一样,推着自己的破旧三轮车在人民公园附近收集可回收的废品。

那时的她刚四十出头,但因为常年劳作和营养不良,看上去已经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她原本只是想在公园长椅上歇一歇,却听到了一阵微弱的啼哭声。

循声望去,在长椅的角落里,一个用旧毯子包裹的小婴儿正在无助地哭泣着。

"老天爷,这是谁家的孩子?"张桂兰四下张望,公园里除了几个晨练的老人外,空无一人。

她小心翼翼地拾起这个包裹,轻轻掀开毯子一角。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粉嫩的小女婴,看上去不过几个月大。婴儿的皮肤白皙,眉眼精致,一看就知道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毯子里还放着一张照片和一封信。

张桂兰先是看了照片,照片上是一对年轻夫妇抱着刚出生的婴儿,男人西装革履,女人珠光宝气,看上去家境不错。

她又打开那封信,虽然文化不高,但大致内容她还是看明白了。

因为某些原因,这对夫妇不得不暂时放弃这个孩子,希望好心人能够收养,等情况允许时,他们会回来认领。并给予一定报酬。

"可怜的孩子..."张桂兰叹了口气,把婴儿抱在怀里,犹豫了一会儿,决定先将孩子送到警察局。

警察局里,年轻的刘警官接待了张桂兰。他检查了婴儿的情况,又看了照片和信件。



"张大姐,按理说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送孤儿院,但现在孤儿院太满了,根本住不下这么小的婴儿。"刘警官为难地说,"要不这样,您先把孩子带回去照顾几天,我们会尽快联系福利院,到时候再来接孩子。"

张桂兰抬头看了看婴儿,那双明亮的眼睛正无辜地望着她,仿佛在祈求着什么。

她心一软,点了点头:"行,那我先带回去几天。"

刘警官松了口气:"您留个地址,等有消息我们联系您。对了,照片和信件要不要先留在我们这儿?"

张桂兰想了想,说:"还是让我带着吧,万一她亲生父母来找呢?"

就这样,我被张桂兰带回了她那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平房。

那天晚上,她费尽心思给我冲了点奶粉,用自己的旧衣服给我做了尿布。

虽然条件简陋,但在她的照料下,我总算安稳地度过了第一晚。

接下来的日子,张桂兰每天一边拾荒一边照顾我,时刻担心着警察局的通知。

她用攒下的一点钱,给我买了些二手的婴儿衣物和奶粉。但一周过去了,警察局那边依然没有消息。

"小丫头,看来你的爸妈暂时是不会来接你了。"一天晚上,张桂兰抱着我,轻声说道,"你饿不饿啊?阿姨明天多拾点瓶子,给你买奶喝。"

那时的我当然不会回答,只是咿咿呀呀地笑着,小手抓住了她粗糙的手指。

一个月后,刘警官来家里看我。

他告诉张桂兰,福利院暂时还是没有名额,而且根据信件描述,这可能是个被父母临时抛弃的孩子,以后还有可能被认领。

刘警官离开前对张桂兰说:"如果您愿意,可以考虑正式收养她。政府看在您是低保户,又是一个人,会给予一些补助的。"

张桂兰犹豫了很久。她已经四十多岁了,自己生活都困难,怎么养得起一个孩子?

但看着我那双信任的眼睛,她最终下定决心:"那就正式收养吧,给她上户口。"

刘警官帮她办理了收养手续,我也有了自己的名字——张小雨,因为那天下着蒙蒙细雨。

政府考虑到我们孤儿寡母的情况,每个月有一些微薄的救济金。

就这样,我有了一个家,虽然简陋,但充满了温暖和爱。

养母把那张照片和信件小心地收进抽屉最深处。

02歧视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养母独自抚养我的艰辛远超想象。

我们住在城郊的一间破旧平房里,冬天漏风,夏天漏雨。

养母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推着三轮车去收废品,常常要跑遍大半个城市才能攒够买一天口粮的钱。



"桂兰,你说你一个人也不容易,干嘛还要捡个拖油瓶回来?以后老了谁照顾你?"隔壁的王阿姨时常这样说。

养母总是笑着回答:"小雨是个有福气的孩子,以后肯定会有出息的。再说了,老了就老了,我张桂兰一辈子也没指望谁照顾。"

尽管生活拮据,养母从不在我面前表现出任何抱怨。

每到冬天,她总是把唯一的棉被给我盖,自己只裹一件破棉袄;饭菜不够时,她会说自己不饿,把大部分留给我。

即使生病发烧,她也咬牙坚持工作,就怕耽误了我的生活费。

我五岁那年,终于懂事了一些,开始意识到我们家与别人家的不同。

"妈妈,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我没有啊?"一天放学回家,我天真地问道。

养母手中的针线停顿了一下,然后轻声回答:"因为你爸爸去很远的地方工作了,等他忙完了就会回来看你的。"

"那我是从哪里来的呢?我听王阿姨说我是捡来的,是真的吗?"我问道。

养母脸色一变,放下手中的活,把我抱在怀里:"小雨,不管你从哪里来,你都是妈妈的孩子,明白吗?"

尽管养母如此回答,但随着年龄增长,我越来越能感觉到周围人异样的眼光。

学校里的同学知道我是被捡来的,常常嘲笑我是"垃圾堆里捡的野孩子";邻居们背地里议论养母捡了个"小贵人",说不定哪天亲生父母来要人,还得"吐出来"。

这些议论和歧视让我很受伤,但养母总是鼓励我:"小雨,不要理会别人怎么说。你只要记住,在这个世界上,妈妈永远爱你,永远站在你这边。"

为了让我能上学,养母省吃俭用,甚至卖掉了祖传的几件银饰。



她虽然文化不高,却极其重视我的教育,常说:"知识能改变命运,小雨,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

每天晚上,无论多累,养母都会陪我完成作业,有不会的题就一起翻书找答案。

她那双粗糙的手拿着铅笔时显得那么笨拙,却写出最工整的字给我做示范。

"妈妈,你白天那么累,晚上早点休息吧。"我心疼地说。

"不累,看着你学习,妈妈心里高兴着呢。"养母脸上总是挂着欣慰的笑容。

有一次,我半夜起来喝水,无意中看到养母坐在昏暗的灯光下,正小心翼翼地从抽屉深处取出那张照片和信件。

她轻轻抚摸着照片,眼中流露出复杂的神情,不知道是忧伤还是期待。我从未见过她这样的表情,好像在照片里看到了某种遥远的记忆。

"妈妈?"我轻声叫道。

养母慌忙将照片和信件藏起来,抹了抹眼角:"小雨,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

"妈妈你在看什么啊?"我鼓起勇气问道。

养母深深地看了我一眼:"没什么,等你长大了再告诉你。"

那晚之后,我看也没见过那张照片和信件。

而我,也渐渐学会了把这份好奇深埋心底,专注于学业,希望有朝一日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养母和我的命运。

03成长

奋斗的日子总是艰辛而漫长。

为了能让我专心学习,养母不仅继续做着拾荒的工作,还在附近的饭店当起了洗碗工。

早上四点出门,半夜才回来,她那瘦弱的身影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单薄。

初中时,我已经是班里的尖子生。

老师们都喜欢这个懂事、勤奋的女孩,同学们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嘲笑我的出身。

但每当看到其他家长来接孩子时,我的心还是会隐隐作痛——我没有体面的父亲,只有一个拾荒的养母。

有一次放学后,一位男同学的父亲开着轿车来接他,在校门口引起了一阵轰动。

那位穿着西装的叔叔看着气派,说话也很有派头。我远远地望着,心中既羡慕又酸楚。

回到家后,养母正在灶台前准备简单的晚餐。

看到我闷闷不乐,她问道:"小雨,今天怎么了?在学校受委屈了?"

我摇摇头,犹豫片刻后说:"妈,我想知道我亲生父亲是做什么的。"

养母的手顿了一下,锅铲差点掉落。

她沉默片刻,轻声说:"小雨,过去的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靠自己的努力创造未来。"

"可是妈,我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大家都有完整的家庭,只有我..."

养母放下手中的活,走过来抱住我:"傻孩子,你比任何人都要优秀。无论你的亲生父母是谁,都不会改变你自己的价值。妈妈相信,只要你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能出人头地。"

养母的话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从那以后,我更加发奋读书,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高中三年,我几乎没有娱乐时间,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学习。

养母心疼我太辛苦,常劝我休息,但我知道,学习是我唯一的出路。

终于,十八年的寒窗苦读没有白费。高考那年,我以全市前十的成绩被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录取。

当录取通知书送到我们破旧的小屋时,养母激动得热泪盈眶,双手颤抖着接过那个象征着希望的红色信封。



"小雨,你真的考上大学了!"养母激动地说,眼中满是骄傲和欣慰。

那一刻,我看到了养母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她多年辛苦付出后最大的回报。

虽然她不善言辞,但那种喜悦和自豪溢于言表。

"妈,这都是您的功劳。如果没有您这些年的支持和鼓励,我不可能走到今天。"我抱着养母,感动得泣不成声。

为了凑齐我的学费和生活费,养母变卖了家中仅有的一点积蓄,还向亲戚借了些钱。

邻居王阿姨看到这一幕,感叹道:"桂兰啊,你这些年的辛苦没白费,小雨真争气,以后有福了。"

养母笑着点头:"是啊,小雨一直是我的骄傲。"

大学四年,我勤工俭学,拿了不少奖学金,总算没让养母太过操心。

每次放假回家,看到养母比离开时又苍老几分,我心中既愧疚又心疼。

她的头发全白了,腰也越发弯曲,但每次见到我,她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临近毕业,我开始为工作发愁。一次招聘会上,我幸运地被一家知名企业相中,成为了他们的市场部新人。

公司的总经理赵明对我格外赏识,经常给我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

"小林,你很有潜力,"赵总有一次对我说,"踏实肯干,思路清晰,比那些出身名校的学生都强。"

我感激地笑了笑:"谢谢赵总的栽培。我会更加努力的。"

工作五年后,我凭借优秀的业绩被提拔为部门经理,成为公司最年轻的管理层。

有了稳定的收入,我第一件事就是给养母买了一套小区房,让她告别了那个漏风漏雨的老房子。

"妈,您不用再干活了,安心养老吧。"我搀扶着养母参观新家时说道。

养母摇摇头,眼含热泪:"小雨,妈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你能有今天的成就,妈真的很满足了。"

看着养母日渐衰老的身影,我心中总有一丝愧疚和不安。

这么多年来,我依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之谜,而养母每次提起都是轻描淡写地带过。

"妈,我真的很想知道我的亲生父母是谁。"一天晚上,我再次鼓起勇气问道。

养母沉默良久,终于缓缓开口:"小雨,有些事情知道了并不一定是好事。你好好的,干嘛要纠结这个?"

"我只是...想知道,仅此而已。"我说道。

养母叹了口气:"等时机成熟吧,总有一天你会知道真相的。"

她的话语中带着某种暗示,仿佛在等待着什么。我没有继续追问,但心中的疑惑却越来越强烈。

04订婚

公司年会上,赵总当众表扬了我的工作成绩,并且出人意料地宣布我将负责公司的一个重要项目。

这让许多老员工都投来了羡慕嫉妒的目光。

"小林啊,你来我办公室一趟。"年会结束后,赵总神秘地对我说。

在他宽敞的办公室里,赵总罕见地谈起了私事:"小林,我看你已经二十八岁了,事业有成,是时候考虑个人问题了。"

我有些惊讶:"赵总,您是说..."

"我有个侄子,今年三十岁,在外企工作,人品不错。你们年龄相当,我觉得很合适,要不要见见?"赵总和蔼地笑道。

虽然有些突然,但考虑到赵总一直对我很照顾,我不好直接拒绝,只好答应先见一面。

没想到,这次相亲意外地顺利。陈俊确实如赵总所说,温文尔雅,谈吐不凡,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共同话题。

几次约会后,我们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陈俊对我的出生没有任何偏见,反而很欣赏我的独立和坚强。

他常说:"你能凭自己的能力走到今天,比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强多了。"

恋爱三个月后,陈俊向我求婚了。

他单膝跪地,捧着钻戒,表白说:"小雨,嫁给我吧。我保证会好好爱你,照顾你一辈子。"

面对真诚的求婚,我欣然接受了。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养母时,她非常高兴。

订婚前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订婚宴如期举行,在城里最豪华的酒店。宾客盈门,香槟美酒,一切都显得那么华丽而不真实。

养母穿着我特意为她买的新衣服,总是笑着,她是真的为我高兴。

在一片祝福声中,我挽着陈俊的手走向主桌。

忽然看见养母面色惨白地站起身来。

她的嘴唇颤抖着,手臂慢慢抬起颤颤巍巍地指着,声音不大却震惊全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