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集注》有言:“适可而止,无贪心也。”人生在世,若想过得顺遂、自在,最好的活法便是“适可而止”这四个字。

适可而止,意味着欲望要有所节制。真正能成就大事的人,并非急于求成、追求满打满算之人。人并非机器,无法昼夜不停地运转,也不可能时刻保持最佳状态。聪明人深知此理,会懂得节制自身欲望,不会因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什么。


生活中,太多人易受外界影响与干扰,做事冲动,毫无规划。一旦执行过程中遇到困难,便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其实,当一个人没想清楚为何出发时,途中遭遇的一切于他而言,皆是虚幻、浮躁的。

《道德经》云:“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我们要学会节制欲望,在做一件事前,要思考是为满足欲望,还是为了更高的理想信念。若只为满足自身欲念,很可能付出巨大代价却不自知。

古人云:“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红尘纷扰,人不能轻易被诱惑驱使,沦为欲望的奴隶。否则,最终只会沉沦于欲望的沟壑,被其埋没。人若能修身克己,便可远离祸患。正如《菜根谭》所言:“人生只为欲字所累,便如马如牛,听人羁络。”欲望如枷锁,人若一味追求更多,生活便无形中给他套上更多枷锁。只有克制欲望,修身克己,方能守住内心的清欢,过好当下的生活。

适可而止,同样适用于善良。人的善良要有度,并非所有人都值得你不顾一切地付出。很多时候,若你善良到毫无保留地对待他人,就可能加大自己不被珍惜的概率。人性使然,人们往往会拿捏、欺负、利用那些好说话、好欺负的人。所以,当你发现对方不值得付出、人品不佳时,若还傻傻地继续善良对待,就等于将自己交予他人,任其宰割利用。做人做事,善良要有原则、底线,更要有锋芒。

如此,别人才不敢肆无忌惮地伤害你,因为他们知道那样做需承担风险,甚至可能遭受反噬。就如余华所说:“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我们要确保自己的善良不会反伤自己,要知道并非所有人都值得真心对待。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应真诚、善良对待的始终是自己,对他人则要学会适可而止,把握好度。

弘一法师曾赠夏丏尊“知止”二字,所谓知止,便是懂得适可而止,明白事过即止、人过即止。这是一种智慧的选择,能让人在现实生活中走得更坦然、活得更自然。

人生短暂,懂得适可而止,便不会因功名而贪欲,不会因情绪激动而妄为。珍惜眼前,着眼于当下,认真做好手边每件事,如此,每一天都会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