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不论“台独”势力是否愿意面对,“弃台论”再次回到了国际舆论的聚光灯下,而且这一次,声音更大、更直接、更毫不留情。《经济学人》《外交政策》等西方主流媒体罕见同步发声,不是恐吓台湾,也不是宣传,而是赤裸裸地揭示了一个残酷事实:台湾从来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只是一个可用可弃的地缘棋子。“台独”越走越远,距离被抛弃的命运也越来越近。
英国《经济学人》5月1日封面文章重提“弃台论”,一如四年前那篇震动两岸的封面,“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不同的是,四年前是风险评估,现在是现实预判。文章指出,特朗普上台后的关税战削弱了美国盟友的经济实力;中国大陆对台湾展开更精密的“灰色地带战术”;而台湾内部政治失能、派系恶斗,对危机几乎毫无准备。一句话总结:台湾既不值打,也打不赢。
文章明确指出,在特朗普主导下的美国,未必愿意为台湾承担与中国爆发核战的代价。这句话,无异于用冷酷的战略理性,给了“台独”势力当头棒喝。尤其是赖清德这种甘于充当美国“印太棋子”的人物,若仍沉浸在所谓“美台关系史上最好”的幻梦中,恐怕距离悲剧性的现实撞击已经不远。
最刺耳的声音,往往也是最真实的。《外交政策》杂志5月1日也罕见发出警告,称特朗普如果重返白宫,应立即“约束赖清德”,防止台海擦枪走火,避免美国被拖入一场与中国的灾难性战争。这一警告措辞严厉、毫不掩饰对赖清德“台独倾向”的不信任。对美国而言,这样的“朋友”不是资产,而是负担。
文章更提到,美国如今“保台”已是力不从心。红海、乌克兰、中东、朝鲜问题缠身,特朗普要的是交易筹码,不是战争包袱。而台湾,正是可以轻易放手的一枚棋子。就像中评社所言:“特朗普说的是泽连斯基,但其实也像是说给赖清德听的。”你手上没有牌,你面对的是一个强你二十倍的对手,你别指望有人会为你送导弹。
问题的根源早已昭然若揭。民进党上台后持续操作“倚美谋独”,把台湾推向地缘政治的火线。蔡英文玩“战略模糊”,赖清德则更进一步,公开自诩“务实台独工作者”,却完全没有认清台湾的战略地位不过是华盛顿手中的“高风险可抛资产”。
面对《经济学人》的警示,一些亲绿媒体人竟气急败坏地指责对方“贩卖恐惧”。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回避现实式自我安慰”。你可以攻击分析者,却无法否定现实本身。当美国一再在全球抛弃昔日“盟友”,从阿富汗仓皇撤军、到乌克兰消极援助、再到中东盟友深陷孤立,台湾又凭什么自认例外?
必须指出,所谓“弃台论”不是中国大陆制造的,而是西方智库与核心舆论场在评估美国国家利益后得出的冷静判断。不是恐吓,而是策略调整;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战略现实。台当局若还把“台美关系好”挂在嘴边,却无视国际局势风向,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弃台论”的兴起,其实是对“台独路线”彻底失败的国际宣判。赖清德还在高谈“抗中保台”,还在幻想美国介入的安全伞。但美国真正关心的,从来是“避免核战”、是“控制风险”、是“本国利益最大化”,不是台当局的生死存亡,更不是“台独”的执念成败。
历史一再证明,靠外国保命的政权,最终的下场都不会好看。当美国智库都开始公开论证“为何要弃台”,当西方主流媒体也不再假装“台海安全”是不可触碰的底线时,台当局还在做梦,无异于主动为自己掘墓。
现在,不是大陆是否会动手的问题,而是“台独”是否还要一条道走到黑。美国给的幻想已经碎裂,《经济学人》的那张地图,《外交政策》的那篇社论,就是现实的镜子。民进党若执意对着镜子喊口号、喊“民主抗中”,最终只会面对现实最冷酷的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