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沙元森

5月7日,一篇获奖文章引发舆论关注。文中介绍,来自重庆大学的大四学生刘某乔,已经发表十余篇SCI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根据上述文章提供的获奖人员信息,刘某乔为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21级学生。该生表现堪称“天才”,目前发表SCI一区期刊论文5篇、SCI二区期刊论文9篇。仅就论文质量和数量而言,刘某乔的成果已经超越很多高校教师。

很多人不免好奇,这个“天才”是如何养成的。针对公众的疑问,红星新闻记者以刘某乔姓名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之后有了更惊人的发现——自2016年11月8日到2023年6月2日,共计有14项发明专利的发明人中涵盖刘某乔的名字,且申请人均涉及重庆大学。耐人寻味的是,这14项发明专利的第一发明人均非刘某乔。除刘某乔之外,刘某华、刘某龙、陶某元三人均出现在14项专利发明人的名单中。记者在重庆大学官网看到,以上三人均系该校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教育界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天才出少年”,如果刘某乔确实是天赋异禀,大器早成,公众看到他的出类拔萃,肯定会为之点赞。但是,越来越多的疑点显示,刘某乔可能没有那么神乎其神,只是他周边一些拥有学术资源的人,合力打造了这个“天才”。

刘某乔最早申请发明专利的时间为2016年,当时尚在初中就读。由此开始的“学术生涯”和“发明之路”,与刘某乔之后的升学有没有关联,才是公众关注此事的动因。虽然教育部在2020年就明确答复,不适宜将发明专利纳入高考加分项目,但是也表示中学生有发明创造等方面特长的,可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高校招生的参考。这个政策的初衷是尽可能避免具有天赋的少年被埋没,但是一些学生家长却将这个“照顾”视作升学的捷径,调动一切资源把子女打造成“天才少年”。一些中学生受益于父母的努力,不仅拥有自己的发明专利,还有在顶级期刊发表的论文。

刘某乔是不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学二代”,需要重庆大学认真调查,及时回应。目前,该校相关部门要么电话不通,要么回应“已经记录相关情况”,似乎是在躲闪舆情。根据重庆大学此前发布的一则公开信息,刘某乔已经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校的录取通知,他的求学生涯又有了更高的起点。也许再拖一段时间,“人走茶凉”,此事真的就不了了之了。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