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的认知里,过期食品往往只有被丢弃销毁这一条路可走。然而,近日黑龙江绥化市司法拍卖市场上却上演了一场令人大跌眼镜的拍卖,拍卖主角竟是一批过期的冷冻肉,这一消息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引得无数人好奇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5 月 6 日,绥化市肇东市乐业大道 4 号的肇东北大荒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仓库内,一批特殊的资产正等待命运的裁决。这些冷冻肉包含猪肉、牛肉和羊肉,总计 701.87 吨,归肇东北大荒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所有,因一起买卖合同纠纷走上了司法拍卖的舞台。可它们有个致命 “瑕疵”—— 早已过期,不再具备作为食品供人食用的资格,只能用作饲料加工,一旦流入食品市场,法律的严惩必将降临。
此次法拍,可不是谁都能参与的 “热闹”。为了确保这批过期冷冻肉能合规流向饲料加工领域,报名竞拍者必须出示饲料生产许可证与公司营业执照,只有手持这两张 “入场券”,才有资格参与这场特殊的竞拍。同时,拍卖规则明确,具体重量以实际称重为准,虽按 701.87 吨起拍,但交货时若斤数有出入,将按照成交价格精准计算每斤单价,多退少补,严谨的规则为这场拍卖奠定了公平基础。
鉴于这些冷冻肉只能用于饲料加工,起拍价并不高,仅为 112.3 万元,折合单价 1600 元 / 吨,算下来一斤才 0.8 元。或许正是这看似 “白菜价” 的起拍点,吸引了多达 12 人报名竞拍。竞拍一开始,现场瞬间陷入白热化,你追我赶,加价声此起彼伏。经过长达一个小时的延时竞拍,历经 122 次加价,这场激烈角逐才终于落下帷幕。最终,这批过期冷冻肉以 440.3 万元成交,成交价比起拍价足足高出 328 万元,溢价率高达 292%,令人惊叹不已。
在这场激烈的竞拍大战中,笑到最后的是来自山东潍坊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这家公司的经营范围涵盖研发、收购、加工、销售饲料级动物油脂、工业级动植物油脂、脂肪酸、蛋白质饲料等,专业对口,拿下这批冷冻肉似乎顺理成章。按照 701.87 吨计算,成交单价达到了 3.1 元 / 斤。这一价格,让不少人开始思考,用作饲料加工,这个价格究竟算高还是算低呢?
深入探究这场特殊拍卖背后的原因,会发现饲料行业的现状是关键因素。业内人士透露,当下市场上饲料用肉骨粉每吨价格约 4000 元,相比之下,这批冷冻肉按成交价折算每吨约 6270 元,看似价格偏高。但这批肉一直存放在专业冷链仓库,品质远超普通废弃肉源。加之近期豆粕等常规饲料原料价格飞涨,饲料厂急需寻找便宜替代品,这批过期冷冻肉便成了 “香饽饽”。更有猜测称,中标企业或许看中了肉中的油脂含量,提炼后利润空间可观。
法院也早有防范,竞买协议中明确规定,若这批肉被人食用,买家将承担法律责任,且全程监管跟踪,杜绝违规可能。拍卖结束后,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表态,会紧密跟踪这批肉的运输与加工过程,饲料厂需提供完整使用记录,违规者将被吊销执照。
这宗过期冷冻肉的拍卖,看似离奇,实则反映了市场供需的微妙平衡以及行业在困境中的探索。它让我们看到,即使是过期的食品,在合理合法的渠道下,也能找到新的价值。同时,严格的监管措施也为食品安全筑牢了防线。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