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都安瑶族自治县保安乡上镇村借助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都安县文旅局等后援单位的支持,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驻村工作队携手村“两委”干部与全体村民,以实干笃定前行,通过产业发展、政策落实、动态监测、设施完善等一系列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上镇村党总支部将思想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常态化开展理论政策宣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提升党员干部思想觉悟,引导村民转变发展理念。同时,着力加强组织建设,积极培养后备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民主动投身乡村振兴,实现从“要我干”被动参与到“我要干”主动作为的转变。2023年以来,上镇村全力推进“四星级党组织”建设,并顺利通过河池市核验,为乡村发展筑牢组织根基。

健全监测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上镇村成立防止返贫监测工作专班,严格执行第一书记、村书记、工作队员遍访机制。帮扶干部入户张贴政策受益“明白卡”和防返贫监测申报“明白纸”,利用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政策,确保村民对返贫监测帮扶政策及措施落实情况了然于心。监测工作中,通过“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双管齐下开展排查,实现“应纳尽纳”。针对不同家庭情况,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有效消除返贫风险,保障脱贫成果长效稳固。

壮大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上镇村把产业帮扶作为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的核心任务,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用好产业奖补政策,2024年发放四批次产业奖补,253户受益,金额达110多万元;积极落实小额信贷与“牛羊贷”政策,脱贫户小额信贷存量63户296万元,10户农户办理“牛羊贷”100万元;发挥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作用,3个运营主体带动脱贫户、监测户217户998人,2024年庭院经济项目使16户145人受益;落实就业帮扶政策,发放跨省就业交通补助、县域内稳定就业劳务补助,开发72个公益性岗位,吸纳3名大学生参与村务工作;依托本地资源,谋划黑山羊养殖基地,发展“家庭农场式”养殖,打造“弄温天眼瑶寨”文旅项目;借助入股分红、委托经营等19个项目,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2024年实现分红34.8万元,惠及低收入、脱贫不稳定户群体。


“弄温天眼瑶寨”农文旅项目航拍图。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驻村工作队供图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生活品质

2023年以来,上镇村争取后援单位项目扶持资金500多万元,新建15公里护栏、硬化8条约5公里道路,建成1个300立方米产业水柜,安装160杆太阳能路灯。2025年计划续建5个产业水柜、3公里护栏,未通硬化路的弄防屯1.5公里道路建设也已落实资金。此外,整合约400万元县级资金,推进风貌改造,建设停车场与登山步道,“弄温天眼瑶寨”农文旅项目逐步成型,极大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与出行条件。

落实帮扶举措,增进民生福祉

2023年以来,上镇村组织发放第二批“领养认捐”鸡苗480羽、粤桂帮扶猪仔71头,助力61户脱贫户发展养殖;积极参与“农市大集”、第一书记轮周开市等活动,帮助脱贫户销售农特产;9名困难学生获得深圳市爱心企业资助,村集体经济每年发放大学新生奖励助学金;联系爱心企业为上镇小学捐赠文体用品与图书;后援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会开展助残、助农活动。一系列帮扶举措切实解决群众生活难题,提升村民获得感与幸福感。


夜晚的上镇村路灯通明。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驻村工作队供图

推进乡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上镇村组织志愿者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文明实践活动,推进文明村建设,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结合传统节日组织群众性活动,联合学校开展实践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通过走访摸排,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宣传惠民政策,发放各类补贴。推动各项政策落实,组织技能培训,助力村民就业创业。目前,全村医保参保率超过98%,脱贫户与监测户100%参保,慢性病患者、残疾人、低保户等特殊群体保障到位,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文明乡风与和谐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未来,上镇村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在党建引领、产业升级、乡村治理、民生改善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驻上镇村第一书记梁安柱表示。(黄嘉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