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旋律属于我!”
2015年,在南京的一场商业演出中,舞台屏幕上赫然显示着“词曲:降央卓玛”的字样,格外引人注目。
谁能想到,这位站在聚光灯下的“最美低音女声”。
仅仅三年后,却因为这首歌与恩师对簿公堂,最终被判赔偿7.5万元,从巅峰跌落。
这场震动音乐圈的版权争议,将她从春晚的辉煌拉回了故乡草原。
同时也揭开了音乐行业表面光鲜背后的暗涌裂痕。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厨房里的梦想萌芽
四川甘孜的广袤草原上,12岁的降央卓玛第一次穿上母亲连夜缝制的新藏袍。
丰收节的篝火旁,她开口唱起《青藏高原》,那清澈而深沉的嗓音如同春日雪水漫过草地。
让在场的老人们仿佛回到了年轻时骑马穿越冰川的清晨。
那时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七年后,洗碗池会成为她命运转折的关键点。
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摧毁了家中的牧场,15岁的她揣着仅有的200元闯进了康定县城。
在川菜馆的后厨,蒸汽模糊了她的围裙,但她却利用洗碗间隙偷偷收集客人遗留的磁带。
只要稍有空闲,降央卓玛就会蹲在后院,对着远处的山峦唱起牧歌。
2000年的冬天,她所在的酒店举办周年庆典,邀请了一位歌手表演。
然而当天那位歌手临时取消行程。
由于时间紧迫,找不到替代者,酒店经理只好询问是否有员工会唱歌。
降央卓玛勇敢地站了出来,演唱了一首《天路》。
当第一句“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响起时,全场瞬间安静下来。
她的声音宛如融化后的冰川流水,清冷中透着草原的辽阔。
县文化局局长当场决定,要送她去州歌舞团深造,不能让这样一副好嗓子埋没在这里。
在州歌舞团的三年里,降央卓玛像一块吸水的海绵一样拼命学习。
别人午休的时候,她在镜子前练习口型。
别人逛街的时候,她留在琴房练习视唱和听觉。
努力总会得到回报。
2003年,她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四川音乐学院,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报到那天,父亲递给她连夜制作的青稞饼,希望她能在音乐道路上走得更远。
草原歌手遇见贵人
带着父亲的祝福,降央卓玛在四川音乐学院的琴房度过了无数个日夜。
她把青稞饼的味道融入歌声中,让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草原的宽广。
2011年的冬天,她终于迎来了一个走向大众视野的机会。
央视《民歌中国》节目向她发出邀约,导演问她是否愿意挑战刀郎的经典作品《西海情歌》。
这首歌讲述的是可可西里志愿者为保护藏羚羊牺牲的故事。
原唱刀郎的沧桑版本早已深入人心。
这个挑战难度很大,但降央卓玛被歌词深深打动,毅然决定尝试。
查阅相关资料后,她选择放弃复杂的技巧。
用近乎耳语的方式演绎主歌部分,副歌则用高亢的声音呈现。
通过高低音的强烈对比,让听众清晰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痛与爱。
这首歌的MV播出后,降央卓玛一夜之间红遍全国。
刀郎也注意到了她,并通过经纪人联系上了她。
他邀请降央卓玛在他的巡回演唱会上合唱《手心里的温柔》。
还特意安排她在最后压轴演唱《西海情歌》。
不仅如此,刀郎还向春晚节目组大力推荐降央卓玛,讲述了她励志的人生经历。
经过综合考量,春晚节目组向她发出了邀请。
除夕夜,她身着藏袍深情演绎《走天涯》。
李谷一称赞她:“中音里有种接地气的力量。”
当时的她不会想到,这件藏袍日后竟成为了命运的隐喻。
它曾经托举着她飞向云端,最终也将裹挟着她回归大地。
《西海情歌》的版权纷争
春晚之后的三年,降央卓玛的商演排期从家乡草原一路延伸到了北上广的体育馆。
经纪人总是说:“你的嗓音是草原赋予的,应该让更多人听到。”
看着合同上不断攀升的报价,她渐渐忘记了这首歌其实并不属于她。
2015年南京那场商演,当“词曲:降央卓玛”的字幕出现时,她愣住了半秒钟。
最终还是随着伴奏完成了演唱。
接到刀郎电话时,她正在化妆间佩戴价值8000元的藏银耳饰。
降央卓玛以工作人员失误为由搪塞过去。
2016年,刀郎在酒吧偶然遇到了降央卓玛的经纪人。
对方正拿着印有“降央卓玛原唱《西海情歌》”的宣传单拉赞助。
刀郎没有当场发作,而是给降央卓玛发送了消息以及版权局登记证书。
提醒她下次使用时注明一下。
降央卓玛回应称演出合同早已签订,修改起来很麻烦,但保证下次一定注意。
这些事情刀郎并没有过多计较,真正让他寒心的是2018年。
这一年,刀郎的母亲病重,他将《西海情歌》独家授权给了北京的一家公司。
这家公司发现,降央卓玛未经许可已演出217场,单场报价从8万元飙升至50万元。
于是正式对她提起诉讼。
2019年的首次庭审中,她盯着刀郎提交的演出视频。
画面中自己闭目歌唱,屏幕下方“原创:降央卓玛”的字样刺痛了双眼。
四年间经历了42次庭审,她从“行业顶流”变成了“侵权被告”。
尽管每次审判都以失败告终,但她仍未停止侵权行为,继续演唱《西海情歌》牟利。
直到2024年侵权事件被媒体曝光,立刻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谴责。
与此同时,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现状也暴露了音乐版权保护的困境。
降央卓玛在事件发酵后,接收到的演出邀约急剧减少,代言合同也被纷纷解除。
最后一次庭审结束那天,北京细雪飘落,终审判决赔偿金额为7.5万元。
降央卓玛摸着败诉判决书上的红章。
突然回忆起15岁那年在康定后厨,用热水泡白的手指翻动那些歌词纸的情景。
她暂时告别舞台,回到甘孜草原,和丈夫一起经营虫草生意。
虽然减少了商演,但她依然活跃于公益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
2021年,她用积蓄在牧区小学建了一间音乐教室。
开学那天,她抱着电子琴走进教室。
当她教孩子们唱《彩虹下的歌》时,有孩子好奇地问她为什么不唱《西海情歌》?
降央卓玛思索片刻后回答,有些歌要在恰当的时候唱。
如今的降央卓玛偶尔会在县文化馆的公益演出中露面。
去年冬天,她在抖音发布了一条日常视频。
三个孩子在火炉边玩积木,8岁的大女儿抱着吉他弹唱《吉祥三宝》。
评论区有老歌迷留言,“想念你唱《西海情歌》的模样。”
她回复道,“现在每次唱这首歌,眼前都会浮现出刀郎老师讲述可可西里故事的画面。
有些错误,让我学会了对音乐和生活的敬畏。”
结语
从洗碗工到商演常客,降央卓玛曾一度迷失在名利之中。经历了版权风波后,她重返草原,成为一名牧区老板娘。如今,《西海情歌》再次响起,人们记住的不仅是舞台上那位“最美女中音”,更是她在挫折中学会敬畏与感恩的灵魂。
参考资料:1.中国青年网:《降央卓玛被判侵权,赔偿刀郎7万》2023-07-282.光明网:《刀郎诉降央卓玛侵权西海情歌获赔7万》2024-01-163.湖北日报:《判了!知名女歌手侵权刀郎》2024-01-164.凤凰网:《中国优秀青年歌手:降央卓玛》20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