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报道,5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今天是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纪念日,发言人如何评价中欧关系过去50年的发展,对双方关系未来发展有何期待?林剑指出,当前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中欧都支持多边主义、都支持开放合作这一追求没有变化。中国和欧盟的经济总量超过世界的三分之一,贸易量超过全球的四分之一,只要中欧选择对话合作,阵营对抗就不会形成;只要中欧选择开放共赢,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就不会发生根本的逆转。

从发言人的回应中不难发现,中方期待欧方能秉持建交初心,坚持伙伴定位,加强对华合作,妥处分歧差异,推动中欧关系继往开来。从经济方面来说,欧洲是中国企业长期耕耘的海外市场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国际影响力这方面来看,尽管欧洲实力已经大不如前,话语权也有明显减弱,但无论如何他们也是全球重要的一极,其自身的体量和影响力还是不容小觑。如果中欧合作加强,由此产生的效果是很可观的。再一个,现在中欧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对抗美国关税霸权。

虽然现在关注度最高的是中美关税战,但不要忘了,特朗普掀起的关税战,面对的是全世界。特朗普10%的“最低基准关税”可是已经落地了。只不过现在的情况是,特朗普给了其他国家“对等关税”90天的暂缓期限。站在这些国家的角度,虽然最坏的结果还没有到来,但也没有理由过于乐观,其中就包括欧洲国家。更何况,在关税问题上,特朗普对欧盟的态度相当恶劣。这段时间以来,特朗普已经不止一次对欧盟表达了不满,甚至抛出了“欧盟成立就是为了对付美国”这样的言论。目前,中国与欧洲议会已经决定,同步全面取消对相互交往的限制,双边立法机构将逐渐恢复往来,这同样是中欧互相释放积极信号、推动关系改善的一环。此外,这还涉及被无限期冻结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4年前,欧洲议会决定无限期冻结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如今中欧互相解禁,相关讨论似乎能够重新提上日程。如果在关税战的大背景下,中欧在投资协定上取得重大突破,对于美国特朗普政府、乃至于全世界而言都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信号。

长期以来,欧盟高度依赖美国的安全保护,经济合作,所以在很多方面,都会对美国唯命是从。“独立自主”对以前的欧洲来说,就是奢侈。一开始,欧盟确实是想对美国跪下的,但是美国要价太高,欧盟根本负担不起。经过多轮谈判,欧盟最终还是对美国放弃了幻想,改善与中国关系,跟着中方共同反抗美国关税霸凌才是唯一的出路。当然了,欧盟毕竟依赖美国多年,且内部还有不少亲美分子,欧盟能“清醒”多久还是个未知数,我们对欧洲也要有清醒的认知。而中欧为什么会选在建交50周年这个节点。一方面,凸显中欧都想借对话合作缓和全球紧张;另一方面,也在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对多边主义和开放合作的坚定态度,仿佛在说:“咱们不搞小圈子,要多走动多对话”。就在中欧率先握手言和时,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依然炽热,我国商务部也在评估美方谈判姿态,强调除非先取消高额关税,否则难以展开真正对话。在这种局面下,中欧选择“先行破冰”,也有分散风险、稳住开放信心的深层考量。



中欧汽车贸易(资料图)

50年前,中欧在冷战中携手,如今在贸易战中更需要抱团。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占率从1%涨到8%只用了5年,而欧盟若继续加税,5年后可能连“喝汤”的机会都没了。冯德莱恩这次访华,是给中欧关系“续费”还是“注销账号”,全看欧盟能否放下偏见。毕竟,全球经济不是“零和游戏”,而是“你中有我”的棋局。中国电动车在欧洲每卖一辆,就能带动当地20个就业岗位;欧盟技术每进入中国一次,就能让中国消费者省下10%的购车成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