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少帅》讲述了名将张学良的传奇一生,让人惊艳于他的辉煌,敬佩于他的勇敢,又叹息于他的遭遇,但作为张学良父亲的东北王张作霖,他治理东北三省,坚决抵制日军,建军工厂,养兵蓄锐,手段和实力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更出人意料的是,大军阀张作霖和共产党之父陈独秀居然是义兄弟!
乱世中相遇
张作霖和陈独秀其实都是陈衍庶的义子。陈衍庶是陈独秀的叔父,光绪元年科举入仕,是个颇有才华的读书人,后来在山东治理黄河中屡建功勋,被清政府重用,调到东北三省任职,日俄战争期间,中国商人乘机向两国贩卖马匹赚取暴利,而经过陈衍庶要交纳牲口税,且陈衍庶又不用上交朝廷,因此陈衍庶逐渐发家致富,成为当地豪绅。
陈独秀与李大钊
但他膝下无子,又希望发扬他陈家大业,这时陈独秀刚通过府试中了秀才,被远在东北的陈衍庶得知,便相中了这位父亲早逝的侄子,觉得他将来肯定能出人头地,于是在陈家祠堂办了过继手续,陈独秀成了他的嗣子,还把他接到了东北。
那个时候,东北战乱连连,不少百姓被逼无奈占山为王,大山中成立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土匪团伙,张作霖此时也只是一个土匪头头。
作为新民府知府的陈衍庶受清王朝剿匪命令,要求他清理这些土匪。在陈衍庶的组织下,许多毫无组织的土匪被无情绞杀,而张作霖在陈衍庶心中有所好感,知道他是环境所逼,觉得他骁勇善战,机智灵活,也是个干大事的人,便招安了张作霖。
张作霖很聪明,知道陈衍庶是个大山,抓住机会,认了陈衍庶做干爹,陈衍庶自然不会嫌儿子多,就收了这个义子。张陈两人就这样认识,成了同窗学习的兄弟。
张陈二人不同的心性
陈独秀生性倔强叛逆,思想活跃,虽然陈衍庶经常要他苦读经书,考取科举,出人头地,但他桀骜不驯,不喜欢四书五经,不喜欢八股文,他接受新思想,他崇拜康梁,热衷于外国的先进文化,这让传统知识分子陈衍庶十分头疼。
反而是土匪出身张作霖让陈衍庶感到欣慰,虽然张作霖是个粗人,但他对陈衍庶很是敬佩,知道学习读书的重要性,于是他恳求义父教他读书识字,几年下来,进步非常大,对于一些中国文化也是信手拈来,再也不是那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土匪了。
后来,陈独秀与同父异母的妹妹同居,被陈衍庶赶出家门,不得不到杭州隐居自力更生,在参加乡试落第后,彻底与科举决裂,加入革命斗争中,宣传反清思想,被当局通缉追捕,还牵连家庭,陈衍庶自己是朝廷命官,儿子却是反清的革命党人,实在是大逆不道!
张作霖倒是乖巧,一直留在义父身边,直到被陈衍庶提拔,离开家中到别地当官,逐渐继任奉天督军兼巡按使、奉天省长,后接任东北三省巡阅,一步一步接管东北三省,成为大军阀,人称东北王。
两人形同陌路
在外闯荡的陈独秀很少提及自己的家庭,说自己是孤儿,没有父亲,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从不向继父求助,自传中没有提及继父,在陈独秀的遗墨中也少有与继父的过往生活联系,所以很少人知道陈独秀还有一个继父,可见陈独秀一直对陈衍庶有所芥蒂,对他也没有太多的情感,直到陈衍庶去世时也没有回去过。
反观张作霖却是很感恩陈衍庶的教导和帮助,有一次陈衍庶的侄子到东北办事,去到张作霖家中,张作霖知道后很热情地招待了他。在得知陈衍庶死后,张作霖很悲伤,和自己的家人说,要是没有义父的栽培,他也没有今天的红运!
这两兄弟经历这么多年变故,特别是价值观、立场的不同,感情也没有以前一起念书那么友好了,以至于张作霖捉了另一位共产党创党元老李大钊之后,陈独秀写信求情也没有效果,张作霖还是在上级命令下,处死了李大钊,这大概也是张作霖和陈独秀彻底断绝关系的象征吧,也因此少有人知道张作霖与陈独秀曾经是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