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国家电影事业起步的时期,当时电影主题的潮流是战争片,以纪念在战争中表现英勇的中国战士,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一部叫《英雄儿女》的电影令人印象深刻,让人真正看到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其中的主人公就是翻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突出,唯一被授予一等功的女兵——解秀梅。
学习偶像立志参军
1932年解秀梅出生在河北省高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村,家里没钱没地,依靠租借地主家的地耕作生活,被地主牢牢地控制在手里,每年收成都要将大部分上交给地主,留下一部分养活一家几口人,以至于挨饿成了解秀梅从小养成的“技能”。家里因为没有钱,再加上当时战争频发,有时候不小心生病了都不能去看病,只能忍着,靠自己恢复,解秀梅五岁时得了一场重病,险些失去生命。
解秀梅渐渐长大,知道了中国正在抗击日本鬼子,还听闻了很多抗日英雄的故事,其中最让她心动的便是刘胡兰这样勇敢的女英雄,于是,她把刘胡兰当成偶像,并且立志参军保家卫国。解秀梅还喜欢唱戏,经常跟着村里的剧团到各地演出,为家里挣点钱减轻负担,在其中也学得了一口好戏曲。后来终于在1950年,也就是在十八岁时,解秀梅参加征兵,成为解放军文工团的一员。
奔赴朝鲜
进入部队没多久,解秀梅就响应国家号令,加入抗美援朝志愿军,跟随大部队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一般女兵力气比较小,甚至有时候在队伍中需要男同志帮忙分担一些,不过解秀梅不一样,或许从小吃苦长大,耐力比常人更加强,不仅带领文工团女战士没有掉队,还帮忙分担队伍中身体瘦小的战士的物资,加重自己负担减轻队友压力,还因此被上级夸奖为“新军楷模”。
虽然文工团都是女兵,但在行军途中的作用可不小,那时候正值严冬,很多时候都是在大雪中前进,冻得手脚僵硬,这无疑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给战士们增加挑战。这时解秀梅等文工团的女兵就时不时在大伙休息时,或唱戏或跳舞的表演节目,将大伙活跃起来,缓解压抑的氛围,文工团无疑成为了队伍中的精神良剂。
舍命救人
等真正到达战场,尸横遍野的场景给解秀梅以极大震撼,她从来没有看见过那么惨烈的战争,但她很快适应过来,因为她知道自己还有工作要完成。作为能歌善舞的文工团,上了战场又担任起医疗队的责任,救助受伤的战士。解秀梅见识过战争的残酷后,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救援任务中,她看见受伤的战士手脚冻僵,甚至放下男女的隔阂,将战士的手脚放进自己怀里取暖,让无数战士感动流泪。
踏入战场那一刻,解秀梅就知道自己的使命是救助战友,她发誓为此不懈努力,甚至要用她的生命去换!有一次敌军派战机来轰炸我方阵地,我军提前将伤员转移出医疗区,可当一颗颗炸弹扔下来时,还有一名伤员在里面没有来得及转移。解秀梅义无反顾地冲了进去,将那名伤员救了出来。战友没事,解秀梅却被炸弹炸伤,身上满是泥土和鲜血。
经历几年的顽强战斗后,中国志愿军奇迹般的挫败了美军,凯旋而归。解秀梅的英勇表现,让所有人为之敬佩,是此次战争中唯一获得一等功的女战士,回国的解秀梅得到毛主席接见,还拥抱了解秀梅,解秀梅激动地流泪,后来根据她的事迹,一部传奇电影问世中国电影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