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感冒,黑白分明。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
这句广告词,相信70、80、90后的人们都记忆尤新。
曾经,白加黑感冒药如雨后春笋一夜崛起,创造出短短180天销售1.6亿的神话,而10年后,他的创始人却在办公室里崩溃,时而流泪,时而大笑......
白加黑感冒药的创始人名叫徐无为,当时他经营着一家小药厂,名叫盖天力药业。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市面上的感冒药品种已经很多,其中“康某克”、“感某通”、“三九感某灵”等知名品牌就占据了大半的市场份额,可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一种小厂研发的新品感冒药却后来居上,红遍大江南北。
这个感冒药便是盖天力出品的“白加黑”感冒药。
因为市面上的感冒药有个通病,吃了都会让人犯困,非常影响人们白天的工作和生活。而“白加黑”感冒药就杜绝了这一点,白天吃白片,可以缓解感冒症状,还不犯困,晚上吃黑片,治疗感冒又帮助睡眠,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的困扰。
有此成就,全都是徐无为用心做市场的结果。
1992年,看着市场上各种感冒药的崛起,小药厂老板徐无为动心了,他也想从这个赛道上分得一杯羹。于是,他开始做市场调研,全方位了解这些感冒药在市场的疗效和占比,从而试探着开发新药。
1993年夏天,医药行业有个赴美考察团在宣传报名,希望国内的药商能跨出国门去了解外面的医药产业,以便取他人经验,助力国内的医药行业发展。
徐无为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跟随考察团到了美国后,那里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新奇。徐无为给自己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考察一翻,万一就发现商机了呢!
结果,他真的就发现了惊喜,徐无为看到了一个新鲜的药名——日夜百服宁。
或许在别人眼中,这只是一个药名,可在徐无为眼中,这是一个商机,于是他着重考察了这种药。几天下来,徐无为发现,这种感冒药不但药名特别,而且它在当地的销售也很火爆,单单这两点就给了他大大的启发。
回国后的徐无为春风得意,因为他的心里已经确定好了新药研发的思路和方向。
接下来,徐无为开出高薪聘请了科研人员进行研制,新感冒药的名字很特别,叫“白加黑”。
一段时间后,成品终于出来了。
黑白混色的药盒让人耳目一新,打开后,12粒药剂均匀地展现于眼前,8粒白色的,4粒黑色的,泾渭分明。
白色的药片白天吃,缓解感冒不犯困;黑色的药片晚上吃,治疗感冒还帮助睡眠。这是徐无为用黑白颜色来强化品牌,通过产品颜色来锁定人们的心理功能,为他的即获利益制定了充分的定位。
于是,开头那句独具特色的广告语便出炉了。
广告带给人们的是具象化,如果没有出彩点也吸引不了人们的目光。于是电视机前突然出现的黑白雪花点,让观众以为是电视机出了故障,立马集中了注意力,随后,“白加黑”的广告就闪亮登场了。
能做出这样的广告,不得不赞叹创作者是个人才,他利用了观众的错觉,牢牢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点,可谓一招致胜。
徐无为不惜投入3000多万的广告费,大力度、高密度地在各个媒体投放广告,白加黑感冒药迅速窜红,得到全国老百姓的青睐,大家争相购买,短短半年,竟创造了1.6亿的销售神话,占据了市场份额的近20%,跃居感冒药市场第二大品牌。
显然,徐无为成功了。
但是,在主攻市场的同时,他却忽略了品牌维护和内部管理,导致“白加黑”从1997年走起了下坡路。许多应收款项回笼不及时,导致广告投入日益减少,市场销售也闻风而变,“白加黑”的销售从此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越是没有广告,就越是没客户订货。
多年意气风发的徐无为突然就遇到了让自己跳不出的瓶颈,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有双眼睛早已关注了他很久。
郭家学,一个师范学校的老师毅然下海,成就了自己的商业帝国。他是东盛集团的创始人,从收购一家负债累累的国有药厂铺展出自己的事业蓝图,医药成了他的当家花旦。
从小商人变成千万富翁,郭家学只用了3年时间,1999年,他注意到了“白加黑”。
此时的徐无为正被“白加黑”的销路问题搞得焦头烂额,销售会议开了一次又一次,总是没有什么效果。一天,销售总监对他说:“徐总,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寻求外力了,作资产转让。”
徐无为大呵一声,制止了销售总监的建议。但是会议结束后,他却无力地采用了这条建议。
很快,郭家学的东盛集团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一口气收购了盖天力80%的股权。
随后,大量广告资金注入“白加黑”,它又神奇地焕发了新生。然而,这样的好局面仅仅维持了一年,相关部门一纸公文就叫停了众多感冒药,原因则是许多感冒药都含有PPA成分。
所谓PPA,化学名叫盐酸苯丙醇胺。它是那个年代感冒药中的常见成分,患者服用后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头晕、恶心、心慌、失眠等。
公文一出,人们自然不去购买,导致许多品牌的感冒药从此黯然退场。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郭家学却笑了。
他立即请来医学专家,组织媒体召开记者会,对外宣布了“白加黑”感冒药中不含PPA成分,让广大患者放心使用。
这可是在空间上夺得了头筹啊!
就在其它品牌感冒药还在绞尽脑汁想办法如何改良配方时,“白加黑”已经成了患者心中的首选。
就这样,踏着一片光明,“白加黑”的年销售突高到了2.9亿,不但拯救了徐无为,也为郭家学的东盛集团积累了厚重的资产。
1999年底,郭家学开始了他强势的发展之路,一气呵成收购了30多家医药企业,让东盛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集研发、生产、营销、物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东盛集团势如破竹,顺利上市,郭家学也蝉联了陕西首富。这时的他,眼睛里已经没有了对手。
2004年,郭家学正带着十足的信心冲刺世界500强时,却爆发了一场巨大的危机。
在冲刺的同时,他秉着自己收购的经验,不惜斥巨资收购了云南某药。郭家学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疯狂收购直接崩断了资金链,而当时医药行业的毛利又趋于平稳,东盛的营收一下子陷入了亏损。
为了救急,郭家学开始贷款,一瞬间,他成了负债48亿的人。
无力偿还,让郭家学想到了死。他坐在偌大的办公室里,静静地看着日落,打算等它落到对面办公楼的后面时,他就从窗户跳下,结束这大起大落的一生。
此时的徐无为也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已然崩溃,时而流泪,时而大笑......
所幸郭家学想通了,他停止了自己想死的可笑念头,发誓决不丢下一起创业的伙伴和集团所有员工。经过商讨,他将东盛集团的部分资产出售,以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最终,德国拜耳集团以12.64亿的估值收购了他旗下的“白加黑”。从此,这个曾经在国内风靡一时的感冒药也就随之消失了。
从崛起到衰落,“白加黑”走过了十年,虽如昙花一现,却凝聚着创业者们的智慧和敏锐的市场嗅觉。
后来的郭家学还清了欠款,在财富幻灭、头发全白的情况下,他反而觉得豁然开朗。他决心重振旗鼓,一头扎进了中医药领域。
如今,打着广誉远品牌的国药堂和国医馆在全国遍地开花,那便是郭家学市值120亿的国药公司。
涅槃重生,郭家学延续了另一个企业理想。他说:“用心做药,老百姓一定会知道。”
由此来看,一个创业者的责任、勇气和担当,是能够让他扛过人生难关的。
只要日复一日地坚持精益求精地做好一件事,就是值得人们肯定的工匠精神。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内容素材来自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