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当年风靡全国的迪克牛仔会在两年前,宣布完全退出舞台。
在他退出舞台之前,楼盘开盘、乡村节庆、商场促销,三四线城市的商演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观众不再是当年演唱会上的万千人潮,有时候只有几十人,年纪大的居多,唱着唱着就红了眼眶。
商演的收入养活不了大牌团队,他却从不抱怨,这股倔强,让他成了歌坛上一个独特的存在。
也让人忍不住想问,那个曾点燃无数青春的摇滚老爹,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退出舞台后的他现在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01
迪克牛仔原名林进璋,在60年代的高雄,他还是个瘦小的男孩,家住一栋老旧的平房,街头巷尾总是弥漫着海风和机油味。
家里原本靠台球室维生,日子还算过得去,可10岁那年,一场大火把一切烧得精光。
父亲从此像丢了魂,母亲靠给人洗衣服、做杂工养活五个孩子。
林进璋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看人脸色,帮着捡废品、送报纸,饿肚子是常事,生活的苦,像块石头压在心头,但他从没想过放弃。
高中的时候,他攒钱买了把破吉他,弦都生了锈,弹起来嗡嗡作响。
那是他第一次觉得,生活不全是灰色的,放学后,他在街头巷尾拨弄琴弦,披头士的歌,忘了家里的争吵和空荡荡的饭桌。
退伍后,他干过码头检票员,搬过零件厂的货,还在街边摆过摊。每份工作都像在熬日子,工资刚够填饱肚子。
直到有天,他在朋友的酒吧试着弹唱,台下几个醉汉拍手叫好,他才隐约觉得,音乐可能是条路。
90年代初,台北的酒吧街灯红酒绿,林进璋已经30多岁,绰号“老爹”,在一家小酒吧驻唱。
他白天在滚石唱片送货,晚上背着吉他赶场,嗓子唱到哑也不肯停。
酒吧里烟雾缭绕,客人大多忙着喝酒聊天,没人认真听他唱,他却不在乎,每首歌都唱得像在呐喊。
翻唱别人的歌是酒吧的常态,他试着把抒情曲改得更硬朗,嗓音粗粝得像砂纸,慢慢地,回头客多了起来。
1996年,机会砸了下来。上华唱片要做一张《PUB英雄会》的专辑,他的乐队被挑中录歌。
没人对他抱期望,毕竟他不是主唱,长得也普普通通。
可录《原来你什么都不要》时,他突发奇想,把歌词里的“女人”改成“男人”,用撕裂的嗓音唱出了另一种味道。
这首歌在香港火了,酒吧演出挤满了人,连钟镇涛都跑来捧场,站在台下喊得比谁都响。
02
林进璋,哦不,迪克牛仔,第一次尝到了被追捧的滋味。
1998年的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灯光亮得刺眼,迪克牛仔站在台上,汗水顺着长发滴下来。
台下上万观众挥舞着荧光棒,跟着他吼《咆哮》的副歌,嗓子哑了也不肯停。
返场四次,观众还是不走,他唱到凌晨,嗓子像被火烧过,那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39岁的他,终于成了摇滚的代名词。
专辑《咆哮》卖到脱销,排行榜上连霸十周,街头巷尾的音像店都在放他的歌。
1999年,他翻唱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彻底火了,原版是黄仲昆的抒情风格,他却唱出了撕心裂肺的味道,像在诉说每个人的遗憾。
歌词里的爱情,变成了对青春、对梦想的追问,70后、80后听完红了眼眶。
KTV里,这首歌成了必点金曲,朋友聚会吼上一嗓子,总能勾起满桌的回忆。
出租车司机认出他,激动得直喊“三生有幸”,那几年,他的巡演场场爆满,颁奖礼的红毯上,他穿着皮衣,笑得有点腼腆,像个刚出道的新人。
2000年后,娱乐圈的画风变了,互联网来了,唱片店一家家关门,MP3、流媒体成了主流。
选秀综艺冒了出来,年轻人开始追捧会跳舞、长得帅的偶像。
迪克牛仔却还是老样子,长发、皮衣,唱着摇滚,不肯上综艺卖惨,也不愿拍短视频博眼球。
他嫌跨年晚会太假,灯光舞美比歌声还抢戏,公开吐槽过几次,惹得一些圈内人不高兴。
他的新专辑《风飞沙》出了,没掀起什么水花,慢慢地主流媒体的镜头不再对准他。
03
他开始接到三四线城市的演出邀约,舞台从体育馆变成了商场门口、乡镇广场,观众少了,音响差了,但他没挑过场地。
2010年以后,商演成了他的常态,福建、湖南、广西,小城市的夜晚,他站在临时舞台上,唱着老歌。
台下有人录视频发到网上,评论里总有“老爹落魄了”的感慨,他却不这么想,每次演出都唱足全场,嗓子哑了就喝口水接着来。
偶尔跟老友动力火车同台,唱起当年的歌,台下歌迷的眼泪比掌声还多。
他在高雄一场慈善演出上登台,为贫困家庭募捐,唱完还留下来帮着搬设备,汗水湿透了衬衫。
福建的商演现场,他跟台下几个歌迷聊了几句,签完名才走,笑得像个邻家大叔。
他的社交账号更新得少,偶尔发条演出通知,粉丝留言却总在刷屏:“老爹,唱下去!”
2023年他在社交平台上宣布了自己将永久退出舞台,打算去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他和他的妻子恩爱多年,之前因为事业让老婆受了很多的苦,现在年龄都大了,应该多花点时间陪陪她。
两年之后的现在,他已经66岁,时间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很多痕迹,他的三个孩子也都逐渐长大,应该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