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招聘方面的热搜让人大跌眼镜:起因是中核集团的官方公众号,晒出了今年招聘季一共收到1196273份简历的新闻。

企业还在发布的这标题后附加了一个可爱的星星眼,这个意味深长的表情让人琢磨不透它到底是什么意思。



中核集团作为中字头的新能源企业,无论从福利待遇,还是企业实力确实摆在那,难怪大家挤破头也要去呢。



据报道他们公司在全国十多个城市的十四个顶尖高校招聘,企业约有1730个岗位,预计录用人数约8000人。

结果一圈下来,收到了120万份简历。

要知道这每一份简历的后面,都是一个在找工作的殷殷优秀的学子,这不是一个数字,而是承载着120万份个人和家庭的希望。

120万比8000的比例可谓是万里挑一,不亚于考公的热烈程度。而企业筛选简历,最快也要一年的时间。

下面是部分网友的评论,真是撕开了就业市场的残酷真相:



这些顶尖学府的学子削尖了脑袋要进去,图的就是他的稳定,体面,尤其在当下这个就业环境下尤其重要。



作为当事人的毕业生们看到这个数据都破防了,包括那些辛辛苦苦考上985、211重点大学的学生,甚至连他们的家人都整体破防了。



想当年合一家之力托举孩子上了大学,孩子吃了多少学习和精神的苦,父母流了多少辛苦的泪和汗水,只有过来人才能懂吧。

这份中核集团的招聘数据,让毕业生欲哭无泪,也撕开了“鸡娃”最后一块遮羞布:鸡到最后,一无所有。

看了这个数据,不禁要问,我们鸡娃的动机和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想让你不那么辛苦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春玲指出:鸡娃的本质是新中产的焦虑,一个新型阶层的集体社会困境。



当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实鸡娃的主要群体大概是家里相对富裕的新中产。

他们大多出身的家庭条件并不是特别优越,更是凭借自己的力量熬出头,或者是学习刻苦、或者是凭借一技之长跻身新中产的行列。

到了孩子这一代,他们不想让孩子吃一遍自己的苦了,更愿意把能提供的各种资源都供给给孩子;

让孩子在学习方面出人头地,将来就业选择的余地大一些,过得不用那么辛苦。



我邻居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们夫妻两个都是来自十八线的小县城,当年考上大学在大城市扎根落户,事业各方面小有成就。

到了孩子,他们从小就很尽心地培养他,各种辅导班、兴趣班。从孩子上中学开始,他们就开始请一对一的家庭老师。

除此之外,这夫妻两个还不断关注各项竞赛、证书加分让孩子参加,一路走下来非常辛苦。

但是这孩子第一年高考没有考上重点大学,于是在父母的要求下,复读了一年终于考上了理想大学。

去年孩子大学毕业,却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好点的企业是面试完没了音信,差点的企业全家都觉得屈才不合适,就这样恍恍惚惚半年多过去了,最后决定考研再读书。



我想这不是个例,应该是千千万万毕业生家庭的缩影。

其实鸡娃从表面来看,是家长想让孩子以后的日子过得容易一点,而从本质上说是父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焦虑的转嫁。

他们害怕孩子不努力,以后会重复自己以前的辛苦,过得不如自己。

焦虑孩子能否有适应未来的能力,这种焦虑还在于他们掌握不了未知的生活,只能掌控现在能看到的一切,比如鸡娃让孩子变得优秀起来。

所以很多人会倾尽全力为孩子创造一切条件,比如韩国有很多家长都是贷款给孩子报辅导班的,就是这么不可思议。



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但我却很辛苦

据统计,每年一到开学季医院心理科就有孩子扎堆看心理问题。

有人不理解觉得,现在的孩子矫情了,怎么动不动就是抑郁症,要不就跳楼。

总有人把我们一代和现代的孩子做对比,他们说我们那一代父母也是打骂,我们也要学习,哪有这么脆弱。

但是你有想过吗,这一代孩子的处境,所学的内容全部变难,初中的知识下沉到小学学习。

他们活动的范围变小,他们接触的自然和环境变窄。现在填补进来的是学习的压力、同辈的压力,父母的期待等。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问题的发生受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父母、老师的期望过高,同学之间的攀比等同辈压力,给孩子心理方面造成很大的影响;

当压力超过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又得不到及时的排遣,孩子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动不动就叛逆。



再加上社会教育体系和社会文化的渲染,这个大潮似乎都在鸡娃的氛围中。

小升初是关键时期,小学的父母要拼了命的鸡娃。初中要分流,会淘汰一部分学生不能上高中,所以初中父母也要鸡娃。

而到了高中,面临的是高考,目标985、211好的大学才有竞争优势,才有含金量,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父母还要鸡娃,娃更要自己鸡自己。

而真正毕业找到工作一切才算尘埃落定,但是无数的例子说明鸡娃出来的在这个环境下也不过是渺小一粒,没有特别的优势,没有特别的出路。

当年也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人才,到了找工作的时候才感觉出无奈。那些身上背着重重期望的孩子,在找工作的时候却被磋磨的失去了光芒。



就像中核集团那120万份简历,抛去那8000个职位,剩下的110万份将被集中处理掉,多么令人失望的方式。

而父母鸡娃投入的人力物力在此刻显得多么无力。

看了这些,那鸡娃的动机是什么,鸡娃的目的又是什么,留给我们做父母的、和社会更多的是反思和唏嘘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