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张证书实现“老有所护”
4月28日,全国首批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江苏南通市发放,81名考试合格的从业人员正式持证上岗。
长期照护师是国家设立的新型职业工种,旨在解决老龄化社会中失能人群的照护难题,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通过颁发证书,长期照护师的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迈出了关键一步,有助于提升长期护理质量,促进康养产业转型升级。南通市率先推进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为全国范围内整体推进奠定了基础。长期照护师的出现不仅提升了长期护理服务的质量,还为从业人员带来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有效促进了银发经济的发展。
尽管长期照护师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但目前合格的从业人员数量仍然有限。如何吸引更多人从事这一职业,并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合格人员,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为此,国家医保局等七部门已印发通知,要求培训机构按照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职业培训包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实施意见,科学设定培训内容,分类设定培训课程体系。培训应涵盖从初级到高级的各个层次,确保参训学员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规范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程序,加强评价认定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长期照护师的资质认证过程公正、透明。这有助于提升长期照护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出台激励和支持政策,鼓励更多人从事长期照护工作。例如,支持普通本科和职业院校设置相关专业,鼓励毕业生及有意愿的人员参加培训。各地应指导培训机构与定点长护服务机构之间加强沟通联系,结合个性化用工岗位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鼓励定点长护服务机构在岗位招聘时优先选择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逐步实现全员持证。通过规范培训和严格管理,提升长期照护师的服务质量。长期照护师应具备基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功能维护和心理照护等综合技能,能够在家庭、社区、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等场所为失能失智人群提供优质服务。(胡建兵)
来源:山东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