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新加坡之前,我以为这里是“人类高质量生活示范区”——花园城市、低犯罪率、中英双语自由切换。落地后才发现,这里更像是钞票粉碎机,普通游客被自动归类为“困难户”。

发达国家居然也随处可见工作的70岁老年人,看来新加坡cpf制度让养老金也养不活自己。不止如此,没有滤镜的新加坡和想象中有很大区别。



刚出樟宜机场,我就被汇率狠狠教育了——1:5.5的汇率,100块人民币换18新币,连自动贩卖机里的矿泉水都敢标价2-3新币,财务缩水80%后,贫穷瞬间占领我的智商高地。



赚新币花新币就不心疼?其实新加坡普通白领月薪中位数3000新币,便利店小哥时薪10新币。合着他们买瓶可乐(3.6新币)要花1小时工资的1/3,而且我是游客啊,换算后20人民币的可乐直接体验破产。



交通

新加坡打车是非常贵的,为了省钱我肯定选地铁,结果发现不能买单程票(地铁卡充值的那种),但实测可以刷信用卡进,但下车后记得再刷一次,否则系统默认你坐到了终点站,直接扣全程最高票价!



早就听说新加坡法律比空调还冷,地铁上禁止吃喝否则罚500新元,谨慎的我环顾周围没人喝水,所以信了,想赚我钱门都没有。还有一点比较重要,公共场合不能抽烟,这点也要警惕。

出来后走在大街上,满眼标识都是英文,当地人中文和英文都有很奇怪的口音,生怕我不知道新加坡是国际化都市。等红绿灯时,我亲眼看着本地阿婆淡定横穿马路闯红灯,不对啊,不是说闯红灯要挨鞭子吗?难道只是针对外国游客?



住宿

想体验人类居住极限?新加坡55新币(300人民币)的胶囊旅馆欢迎你——10平米塞16个床位,床铺设计成竖立式“棺材盒”,许多年轻的老外背包客们在此修炼“缩骨功”。



加钱到600块可解锁4平米单间!1.2米床配0.5平米卫生间,洗澡时膝盖能顶到马桶盖。



1000块就有窗户了(虽然很小),床也升级到1.5米,还有小冰箱,卫生间也大了一号,甚至楼顶还提供了免费迷你小泳池(有边的那种哦)



继续加钱来到1500块的酒店,大窗户大床无限接近国内300块的水平,卫生间终于也干湿分离。



至于对标国内五星级?你也是胆子够肥的,新加坡地标金沙酒店的无边泳池,高级套房住一晚6000元人民币,配套和环境都是顶级,但请别继续打探了,你心里没点数吗!”



吃饭

我发现新加坡的天气是真够热的,堪称“免费桑拿终身会员”——日均30℃+湿度80%,出门5分钟衣服就粘在身上,空调电费能省就省,能用电风扇的地方绝不用空调。

吃习惯早餐的朋友在新加坡是遭罪了,我发现这里大部分店都是11店才开门,真够佛系的。白天还在外面瞎溜达的估计都是游客。本地人早练就一身抗热绝技:奶茶必须加冰,凉茶龟苓膏当水喝。



饿了吃饭,在这里吃饭有点像“价格盲盒”:普通小店的牛肉面9新元/碗(50rmb),有的店结账时还要加9%的税+10%服务费。吃个面吃出了奢侈品的感觉我也是服了,后面打听到只有年营业额超过了100万新元的店需要顾客交消费税,服务费纯看店家的规矩。



当然,新加坡也不是哪里都贵,在著名的“小印度”那里聚集着一群印度人,建筑说实话还挺好看,五彩斑斓的。三哥们在这里买鞋服饰工艺品什么的,所有的东西都比市区便宜很多(将近1/3的价格),饮料1新币就能享有,那一刻瞬间悟了:在新加坡,穷游的秘诀是混成“咖喱味”。



小印度

景点

贫穷感让我逛景点的心情都弱了许多,只去了两个地方。

鱼尾狮公园:左手边是举着自拍杆冲锋的欧洲背包客,右手边是跪地仰拍"接财水"的东南亚旅行团。设计师绝不会想到,他融合狮城传说与航海文明的设计,如今成了财富许愿池。300米外,三栋摩天楼托起的"空中飞船",就是那个死贵死贵的金沙酒店。



牛车水:也就是唐人街,拐进宝塔街,上世纪70年代的气息扑面而来。珍珠坊褪色的明黄外墙下,老裁缝店与算命铺诡异共存。



表面看,新加坡是“全球富豪集邮册”——个税封顶22%、免资本利得税,连泰勒·斯威夫特开演唱会都能拉动GDP 0.3%。但掀开底牌,这里80%普通人住在组屋,私人公寓房价中位数868万人民币,打工族攒钱速度永远跑不过物价。



更扎心的是医疗——我的新加坡好友朋友肚子疼拍CT,政府医院排到11月。他苦笑:“等轮到我了,估计可以直接预约火葬场。”如果你没有医保,一个骨折就要干掉你几万新元,它保障的是医疗体系内的人群,咱作为游客就自求多福了。



你说新加坡不好?它的确安全到能半夜压马路、干净到鼻涕都是白色的(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但它的好,像金沙酒店的无边泳池——风景再美,也得先问问钱包扛不扛得住。

唯一的好处是,习惯了新加坡的消费后,去别的国家掏钱的时候没那么拘谨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