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慈禧太后都会收到一头重约50磅的猪,以及一只整羊、一只鸡和一只鸭。不管太后吃不完,御厨都要按规矩准备。但当时清朝还没有冰箱,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和分配剩余的食物呢?
德龄公主写了一本回忆录,讲述了慈禧太后的日常饮食。虽然菜很多,但慈禧太后胃口有限,吃完后,剩下的食物会先给宫中的高级宫女。高级宫女吃完后,就轮到初级宫女了,就像一群狮子在有序地进食。
因此,根据回忆录中的描述,后宫中未吃的食物通常分为以下几类:像太后、皇后,妃嫔和奶妈这样的人有不同数量的仆人陪同。他们的地位越高,他们追随的仆人就越多,相应地,他们有更多的食物吃。
那么,获得奖励的仆人或大臣真的内心感到快乐吗?以鄂尔泰为例,雍正对他很器重。当鄂尔泰在云南进行改革时,在雍正生日那天,他突然有了一种冲动,想起了已经离开这么久的鄂尔泰,真的很想念他。
于是,他看着桌子上剩下的食物,命令下属们赶紧打包,送到鄂尔泰品尝。这样,皇帝和他的臣民也可以一起吃饭,这样远在云南的鄂尔泰就可以体验到皇帝生日宴会的美食了。
虽然雍正的生日在十二月,但从北京到云南太远了,那时他只能骑马送东西。即使我们使用最快的加紧,当到达时,蛋糕肯定不可食用,吃肯定会引起腹泻。
当然,这背后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鄂尔泰的侄子写了一首诗,大意是他宁愿吃野菜也不愿吃皇家厨房里做的食物。由此可以看出,鄂尔泰可能把食物奖励给了他的侄子。
这可能是清朝后宫经常吃的东西。但你好奇为什么有这么多肉菜吗?为了消除这种疑虑,让我们来看看乾隆经常吃的食物。让我们先抛开“乾隆吃饭爱生气,每道菜不能超过三口”的话题,谈谈乾隆皇帝平时吃饭的习惯。
乾隆是一位非常自律的皇帝,他严格遵守旧规则,比如当他看到太妃时,要恭敬地跪下叩头。此外,他每天只吃两顿饭,早餐和晚餐。早餐是在5点到11点之间吃的,称为早餐,11点到3点的午餐是晚餐。
说到饮食习惯,满族人的特点太明显了。他们特别喜欢吃肉,而且吃得很健康。材料包括高粱米粉、紫小麦、干面条、葛仙米、玉米粉、青饼、杜仲、海带、海藻、鱼翅、猪肉干、银鱼,以及绵羊、鸡、鸭和其他肉类。
肉的量特别大,但在过去,满族人经常吃鹿肉和熊掌,但现在他们吃得少了,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太多的卡路里,经常吃它们很容易导致疾病。
乾隆不仅根据季节调整饮食,而且特别喜欢吃零食,尤其是燕窝。不仅乾隆,他的儿子嘉庆几乎每天都吃。有时,乾隆一天可以吃燕窝七次。但如果你问乾隆最喜欢吃什么,那一定是鸭子。
《乾隆朝寄信档》中记载,乾隆二十九年九月六日,皇帝向伊犁明瑞将军下了令,说听说伊犁有许多品种的鸭子。他让明瑞在送野鸡给皇帝时,带上十多只鸭子。皇帝想尝尝它们,看看它们是否与首都的鸭子不同。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命令是由兵部紧急发出的。
说到这,你有没有注意到,清朝皇室的厨房里没有提到牛肉和狗肉?这实际上是因为当时宫殿里有两大禁忌。不吃牛肉的原因是,在古代农业社会,牛是农业的主力军,因此保护牛一直是国家的重要政策;
不吃狗肉是因为有一个传说,当年努尔哈赤被明朝军队追赶,躲在一片芦苇林里。明朝军队放火烧,试图烧死他,但他旁边的一只黄狗不停地用毛沾水泼火灭火救了他。然而,这只狗最终因疲惫而死,所以努尔哈赤命令他不再吃狗肉。
因此,皇帝的日常饮食可能看起来很多样化,但实际上就像自助餐。然而,有很多规则,与目前的自助餐相比,菜单要单调得多。他们甚至不吃太多海鲜和类似的东西。
乾隆之所以长寿,完全是因为他的生活方式温和。他真的很擅长照顾自己的身体,喝酒但从不喝醉,享受食物但不暴饮暴食。即使在春节和节假日,他也不为官员举办宴会。他平时吃的饭都是肉和蔬菜平衡的,即使81岁了,他仍然保持着这个好习惯。
在讨论了皇帝每天吃什么之后,让我们来谈谈他为什么在吃东西的时候生气,以及“每道菜不超过三口”这句话是否属实。由于接近近代,清朝留下了许多详细的记录,清楚地记录了许多皇帝的饮食偏好,如前面提到的乾隆和嘉庆。
例如,雍正喜欢吃肉末和烤萝卜,而道光则喜欢吃炒蛋、豆腐和烤猪肝。一般来说,皇帝有好吃的,为什么他吃得越多就越生气呢?我们还是来谈谈乾隆吧,就像我们在《乾隆朝寄信档》中看到的那样。
这件事发生在乾隆二十六年秋天。舒赫德让人带了12盆葡萄枝到热河。起初,乾隆很高兴,因为他一直想吃新疆的葡萄。当时,他住在避暑胜地。
葡萄枝一到,乾隆几乎大发雷霆,心想:这家伙,他送的葡萄枝上连一颗葡萄都没有!
但不久之后,乾隆开始在心里想,舒赫德怎么能带来光秃秃的葡萄枝呢?大学士来已经老了,糊涂了,但吉庆这样一大群的年轻人也是无用的人吗?确实如此,不仅乾隆吃的对食物感到愤怒,就连他的父亲雍正也曾对外界的传言感到愤怒,以至于他甚至无法进食,他的祖父康熙在废黜太子后,一度茶饭不思。
后来,他听说大臣们要推荐老八为太子,他气得几乎没吃东西。他对此抱怨了很久。最后,让我们谈谈“不要总是盯着同一种食物吃太多”。
顾名思义,无论菜肴多么美味,皇帝在用餐时每道菜最多只能吃三口。例如,如果乾隆饿了,胃口特别好,他就会大嚼猪蹄。然而,只咬了三口,还没来得及再伸出筷子,负责皇帝饮食的太监就把猪蹄拿掉了。原因是为了保护皇帝的安全。
如果皇帝连续三口咬一道菜,这意味着他非常喜欢它。如果刺客发现这件事,他们可能会借此机会下毒,皇帝将处于危险之中。所以,这道菜吃了三口后,我们必须把它拿走,我们还需要确保御厨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不会再做这道菜。
当谈到清朝皇帝对幼儿饮食的过度控制时,这一说法听起来很有说服力。但说实话,如果你翻阅《起居注》、《清实录》还有《清史稿》等历史书籍,你甚至找不到皇帝只吃三口饭的记录。
皇帝象征着无限的权力,脾气往往很暴躁。如果你遇到像道光皇帝这样脾气好、吃东西不挑剔、思维迟钝、咬了三口就被迫撤菜的人,宦官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责骂。但如果他们遇到脾气暴躁的雍正,而宦官们找不到一个好的理由撤回食物,能不能活命都不好说。
更不用说乾隆了,他的阶级规则非常严格,也许全家都会因此受苦。乾隆皇帝对食物非常挑剔,但有一位名叫张东官的厨师做了乾隆喜欢吃的菜。
基本上,张东官负责他的日常饮食。张东官原本只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名厨师,后来却成了热河行宫御厨的主厨。他能在这么多御厨中脱颖而出,这表明他的烹饪技巧有多么高超。《乾隆书信档案》和《百科全书》中都有“张东官”的记载,一个厨子能够留在史书上,确实了不起。
乾隆每次出宫,即使少带妃嫔和孩子,也总是带着张东官。此外,乾隆愿意花很多钱让张东官开发新菜。在饮食方面,乾隆确实做得很好,绝对是一个吃货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