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新四军成功俘虏了国民党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当时,这名副总司令在被发现时显得非常害怕,整个人浑身颤抖,脸色苍白,甚至说话都结结巴巴,完全没有了先前的威风。然而,看到新四军战士并没有立刻将他处决,反而打算放他一马时,他立刻改变了态度,摆出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耍起了赖:“我不走,如果你们打算杀我,那就直接在这里杀了我吧!”新四军战士则毫不留情地喝道:“跟我们走!”



副总司令依旧装作不懂,继续耍赖,甚至诬陷共产党不讲信用,这话彻底激怒了新四军的战士们。新四军的一名战士义正言辞地反驳道:“我们共产党、新四军讲的是信用,最不讲信用的,恰恰是你们国民党顽固派,尤其是蒋介石,就是你!你们的防线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们让你们撤入根据地;你们没有食物,我们给你们接济军粮、军费,可你们做了什么?你们坚持反共、反人民,恩将仇报,妄图消灭我们新四军第四师,你怎么有脸说不讲信用?”



副总司令被这番话怼得哑口无言,沉默了一会儿后,他又开始摆起了副司令的架子,要求见陈毅。经过一番周折后,副总司令见到了陈毅,虽然陈毅表示会释放他,但他提出了两个条件。



那么,这名副总司令究竟是谁?陈毅为何坚持释放他?他提出的两个条件又是什么?陈毅是否答应了这些条件?



这位副总司令名叫韩德勤,蒋介石的心腹,素有“外战外行,内战内行,摩擦专家”之称。作为蒋介石在华中敌后设置的反共专家,韩德勤一直推行对日妥协的卖国政策,制造摩擦,消极抗战,频繁残害新四军干部和地方党员,严重压迫根据地人民。



1943年初,位于新四军三师师部的阜宁板湖孙西舍哨兵突然看到远处乡间小道上走来几个人。由于他们穿着灰色和黄色的军服,哨兵感到疑惑,警觉地拉开了枪栓。没过多久,其中一位穿着新四军军服的战士快步走到前面,向哨兵报了自家的身份:“同志,我们是七旅政治部派来的。”他出示了七旅旅长彭明治的介绍信,并指着其他三位说:“他们是韩德勤派来的谈判代表,彭旅长指示我们护送他们到师部。”听到韩德勤的名字,哨兵半信半疑地把他们带到房屋前,自己进去报告。



和哨兵的惊讶不同,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早已有了预感。因为之前日军曾多次威胁要给予韩总部苏省府和新四军以毁灭性打击。在日军的压力下,韩德勤不得不考虑调整与新四军的关系,决定派人来谈判。这次派人前来,实际上是为了打开合作的大门。



黄克诚虽知道韩德勤派人来并非出于诚意,但仍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积极展开谈判,最终双方达成了一个临时协议:在日军“扫荡”时,双方将配合抗敌;如果日军“扫荡”新四军,韩德勤部队也要提供协助。韩德勤的代表多次表示将严格遵守协议,且离开时黄克诚还特意写了一封信,表达新四军合作的真诚愿望。



但黄克诚也心知肚明,韩德勤言而无信,难以完全信任他。然而,尽管如此,新四军依然在2月中旬为韩德勤部队提供了协助。在日军对韩德勤部队的围攻下,黄克诚不计前嫌,派出部队掩护韩德勤部队撤退至新四军根据地,并为其提供粮草、弹药和经费。新四军的这一举动赢得了社会各阶层的好评,同时也得到了韩德勤部队全体官兵的感激。



然而,不久后,韩德勤却背信弃义,做出了一系列不正当举动。新四军对此感到愤怒,但为了大局着想,陈毅依然劝说他遵守协议。尽管陈毅一再宽容,但韩德勤却不识抬举,甚至开始攻占新四军的防区,扣押干部,侵犯民众。面对这种背叛,陈毅最终决定采取军事手段,驱逐韩德勤。



经过周密部署,彭雪枫和新四军其他部队联合发起进攻,最终成功将韩德勤及其部队彻底歼灭。此时,蒋介石还未察觉到韩德勤的失败,认为他的部队已经成功占领了新四军司令部。彭雪枫见状,用缴获的电台发出了虚假的胜利电报,成功戏耍了蒋介石。



战斗结束后,韩德勤被俘,蒋介石即派出国民党总参谋长何应钦前来慰问韩德勤的命运,而韩德勤则上演了一场“假自杀”的戏码。此时,彭雪枫与韩德勤进行了一番深入交谈,最终韩德勤表示愿意悔过,并要求与陈毅见面。



经过沟通,陈毅决定以大局为重,尽管韩德勤曾犯下许多错误,仍然决定宽容他,并与他签订了一份保密协议。韩德勤提出两个要求:“给面子”和“给出路”。陈毅对此表示同意,最终双方签署了备忘录,达成了进一步合作的协议。陈毅更是特意指示新四军归还了韩德勤的部队,甚至提供了8万元的活动经费。



最终,陈毅通过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化解了与韩德勤的矛盾,并且为新四军赢得了更大的政治和军事优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